《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高亨注:「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三辅黄图・杂录》:「阙,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
宋 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诗:「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清 汪中《述学・释阙》:「天子诸侯宫城皆四周,辟其南爲门,城至此而阙,故谓之阙。」
2 借指宫廷,帝王所居之处。後也借指京城。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袭杂并至,填庭溢阙。」
南朝 宋 颜延之《祭屈原文》:「身绝郢阙,迹遍湘干。」
宋 何薳《春渚纪闻・宗威愍政事》:「金寇犯阙,銮舆南幸。」
林纾《唐藩镇论》:「则联合诸镇,举兵向阙。」
3 古代神庙、坟墓前两旁的巨柱,多用石雕成。
《金石萃编・汉祀三公山碑》:「就衡山起堂立坛,双阙夹门,荐牲纳礼。」
唐 吴商浩《北邙山》诗:「冈原旋葬松新长,年代无人阙半平。」
清 李富孙《汉魏六朝墓铭纂例》卷三:「阙者,墓道外左右所立石阙,古人即题氏讳官爵於上,以表识之。」
4 古代仕宦之家门前所树用以旌表的建筑物。
《旧唐书・朱敬则传》:「三代旌表,门标六阙,州党美之。」
《新唐书・忠义传上・安金藏》:「本道使卢怀慎上其事,诏表阙于闾。」
清 方以智《通雅・宫室》:「士大夫阀阅之门亦谓之阙……阀阅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号爲乌头染,即谓之阙。」
5 泛指门户。
《淮南子・天文训》:「咸池者,水鱼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阙也。」
高诱注:「阙犹门也。」
南朝 梁 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由是倾巢举落,望德如归,椎髻髽首,日拜门阙。」
6 两山夹峙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
司马贞索隐:「两山俱起,象双阙。」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阙後现出一片海水,浩淼无际,与天相接。」
7 两眉之间的部位。
《灵枢经・五色》:「阙者,眉间也。」
8 古剑名。
《荀子・性恶》:「桓公之葱,大公之阙,文王之禄……此皆古之良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