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ɡ)“ ,寐而有觉也。从宀,从疒,夢声。《周礼》以日月星辰占六 之吉凶:一曰正 ,二曰 ,三曰思 ,四曰悟 ,五曰喜 ,六曰惧 。凡 之属皆从 。”(莫凤切) 徐锴《系传》:“ 之言蒙也,不明之皃。疒者,倚著也,宀,屋也。卧安则 多也。宣王考室之诗曰:‘上莞下簟,乃安斯寝。其 维何?’六 之解,具于《礼》注。” 甲骨文作 、 、 、 、 ,象一人睡在床上做 ,手足 舞[1]。卜辞多用作本义,如:“……丑卜,王 有祸大虎……。”(《拾》10·7)[2]典籍中通作“夢”。“寐而有觉”的意思是睡着了但有知觉。《周礼》中说到六 :“正 ”是一般的 ;“ ”是惊愕的 ,也作“噩 ”;“思 ”俗称“心记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 ;“悟 ”是未寝醒悟时有所见而做的 ;“喜 ”是因喜悦而做的 ;“惧 ”是因恐惧而做的 。由于“ ”笔画太多,后省写成“夢”。北宋出现了行书“梦”,明清出现了楷书“梦”。今“梦”作为简化字替代了“夢”。
部有九个属字。如“寐”字下云:“卧也。从 省,未声。”又如“寤”字下云:“寐觉而有信曰寤。从 省,吾声。一曰:昼见而夜 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