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九章・怀沙》:「汤 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王逸注:「言殷汤、夏禹圣德之君,明於知人,然去久远,不可思慕而得事之也。」
《汉书・武帝纪》:「观于周室,邈而无祀。」
颜师古注:「邈,远绝之意。」
《北齐书・文苑传序》:「大圣踵武,邈将千载。」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一章:「如是递遗递袭,积数千年数万年,虽到达尚邈无其期,要之与目的地之距离必日近一日。」
3 疏远。
4 远离。
《方言》第六:「邈,离也。」
晋 成公绥《啸赋》:「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南朝 梁 江淹《〈江文通集〉自序》:「十三而孤,邈过庭之训。」
宋 叶适《朝奉大夫致仕黄公墓志铭》:「昔君之来兮,友兹山而谁俦?今君之去兮,邈兹山乎何求?」
5 渺茫,模糊不清。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载眇邈,非所详耳。」
《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况乃服义徒拥,归志莫从,邈若坠雨,翩似秋蔕。」
李周翰注:「邈,远;翩,落也。」
唐 韩愈《送惠师》诗:「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宋 王禹偁《送鞠仲谋序》:「是岁余与生俱爲御试所诎,胥别辇下,邈无音尘。」
6 高远,超卓。
汉 蔡邕《彭城姜伯淮碑》:「邈矣先生,应天淑灵,孝友是备,上德是经。」
唐 吴筠《高士吟・柏成子高》:「俋俋耕不顾,斯情邈难俦。」
宋 刘颜《辅弼名对序》:「夫舜与三王,治殊而道邈。」
7 超越;胜过。
《文选・潘岳〈射雉赋〉》:「何调翰之乔桀,邈畴类而殊才。」
徐爰注:「言邈绝畴类,殊异才气也。」
《魏书・常景传》:「其赞扬子云曰:『含光绝後彦,覃思邈前修。』」
清 阮元《畴人传・李业兴》:「伏维陛下道唯先天,功邈稽古。」
8 通「藐」。小看,轻视。
汉 刘向《校〈战国策〉书录》:「﹝秦始皇﹞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 舜,下邈三王。」
《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振景拔迹,顾邈同列。」
李善注:「臣瓒《汉书注》曰:邈,凌邈也。」
晋 左思《咏史》之六:「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余冠英注:「邈,小。」
9 用同「貌」。描绘,摹写。
《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文》:「诏太史官邈其夫人灵在金牌之上。」
宋 辛弃疾《好事近・西湖》词:「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明 汤显祖《牡丹亭・写真》:「有一个曾同笑,待想像生描着。再消详邈入其中妙,则女孩家怕漏泄风情稿。」
10 用同「貌」。形状;容貌。
南朝 宋 谢灵运《游岭门山》诗:「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
宋 曾巩《寄孙正之》诗:「邈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邈,一本作「貌」。
11 用同「冒」。
《金瓶梅词话》第九九回:「向他身就扎了一刀子来,扎着软肋,鲜血就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