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然
1 遥远貌。
《韩诗外传》卷五:「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 《晋书・孔坦传》:「深明足下慷慨之怀,深痛足下不遂之志。邈然永隔,夫复何言!」 唐 白居易《寄行简》诗:「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亦指久远。宋 叶适《宿石门》诗:「邈然百世後,未忝骚人风。」 2 高远貌。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至其纯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当世,保全名行,邈然绝俗,实有所师。」 晋 陶潜《咏贫士》之四:「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荫卧林薄,邈然自怡。」 宋 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 3 犹茫然。
《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张铣注:「率尔,谓文速成;邈然,谓文迟成也。」 北周 庾信《贺新乐表》:「若使详其音律,是所邈然,但能记其铿锵,於斯爲幸。」 清 曾国藩《林君殉难碑》:「又明年,国藩师次于此,吊君殉难之所,寻逝者之白骨,邈然其不可复识矣。」 4 懵懂貌。
唐 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复拜中书舍人,既至京师,侪流无在者,视同列皆邈然少年,益自悲。」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所接皆邈然少年,无可论旧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