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 )
婦姑甗, 殷周金文集成891, 殷
乍(作)𡞒(婦) (姑) 彝。 按: 从女古聲。聲符在左。
 婦𨷼甗, 殷周金文集成922, 殷 𡞒(婦)𨷼乍(作)文 (姑)日癸(尊)彝。
 𩕢卣, 殷周金文集成5389, 西周早期 用 ( )于乃 (姑) 。
 散伯車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700,西周晚期 乍(作) (𨚁)姑(尊)鼎。
 姑馮𠯑同之子句鑃, 殷周金文集成424,春秋晚期 姑馮𠯑同之子𢍰(擇)氒吉金。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内豊附簡,戰國 母(毋)忘姑姊妹而遠敬之,則民又(有)豊(禮),肰(然)句(後)奉之中 (庸)。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姑成家父5,戰國 姑(苦) (成)𧱌(家)父乃 (寧)百 (豫), 不思(使)從己立(蒞)於廷。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40,戰國至秦 戍者城及補城,令姑(嫴)堵一歲。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雜禁方4,西漢 姑婦善鬬。
 漢印文字徵 姑幕丞印。
 樓蘭殘紙·孔紙7,魏晉 濟逞白報陰姑素無患苦。
 徐君妻管洛墓誌陽,晉 祗奉姑舅,接事夫主。
 元誘妻馮氏墓誌,北魏 慈姑撫慟,親里沾衿。 《説文》: “姑,夫母也。从女古聲。” “姑”古代文獻中皆爲“夫母也”。戰國楚簡中有時借用作“苦”。
姑★常◎常
ɡū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为父亲的姐妹,引申为与父母同辈的妇女、丈夫的母亲、丈夫的姐妹、妇女的通称等,假借为暂且。 【辨析】 以“姑”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ɡū:菇。 姑 金文; 篆gū[女(意符)+古(聲符)→姑(《説文》:“姑,夫母也。從女,古聲。”姑,稱父親的姐妹〈姑姑、姑父〉;少女〈姑娘〉;暫且,苟且〈姑且、姑息〉。)] 《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我且將酒壺斟滿。) 姑gū(8画)
  【提示】女,位于字左时,横与撇笔相接,撇、横均不出头。 *姑gū8画 女部 (1) 古代称丈夫的母亲: 翁~。 (2) 父亲的姐妹: ~~|~妈。 (3) 丈夫的姐妹: ~嫂|大~子|小~子。 (4) 出家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尼~|三~六婆。 (5) 副词。暂且: ~且|~置勿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