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阿¹
释义 阿¹ ē 
《广韵》乌何切,平歌,影。
7画 阜部5画 统一码:963F 大五码:AAFC 国标扩:B0A2
1 大的丘陵。
《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传:「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
司马相如《上林赋》:「汩乎混流,顺阿而下。」
何景明《渡泸赋》:「舣彼清浔,陟彼中阿。」
2 泛指山。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俨骖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
3 山坡。
《诗・卫风・考盘》:「考盘在阿,硕人之薖。」
高亨注:「阿,山坡。」
《穆天子传》卷一:「天子猎于鈃山之西阿。」
王安石《示道光及安大师》诗:「陟则在巘,或降于阿。」
4 谓山下。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下涿鹿之阿。」
张守节正义:「广平曰阿。涿鹿,山名……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
5 水边。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人不讨,必受其辜。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
《穆天子传》卷一:「丙午,天子饮于水之阿。」
郭璞注:「阿,水崖也。」
6 近旁。
《汉书・贾山传》:「又爲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颜师古注:「阿房者,言殿之四阿皆爲房也……房字或作旁,说云始皇作此殿,未有名,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旁。阿,近也。」
王安石《南涧楼》诗:「扑扑烟岚绕四阿,物华终恨未能多。」
姚鼐《副都统朱公墓志铭》:「作铭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7 (山、水或其他的)弯曲处,曲隅。
《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之阿。」
王逸注:「阿,曲隅,日所行也。」
《汉书・礼乐志》:「沛施佑,之阿。」
颜师古注:「阿,水之曲隅。」
《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五年二月有大风,兰台主者惩惧前事,求索阿栋之间,得瓦小邪十五处,遂禁止太常,复兴刑狱。」
胡三省注:「阿,屋之隈曲。」
戴名世《孙宜人墓志铭》:「有高其坟,群山之阿。」
8 曲从;迎合。
《管子・君臣下》:「明君之道,能据法而不阿。」
《汉书・季布传》:「诸将皆阿吕太后,以言爲然。」
颜师古注:「阿,曲也,曲从其意。」
俞樾《茶香室三钞・梓潼文君》:「其人秉正不阿,故有忠义之目。」
9 徇私,偏袒。
《墨子・兼爱下》:「古者文武爲正,均分。赏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即此文武兼也。」
荀悦《汉纪・宣帝纪一》:「坐毁谤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不举劾,皆下狱,久系。」
《新唐书・戴胄传》:「法爲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上虞建安能以洁易污,沧州兄弟再死节,武进不阿所欲於故旧。」
10 倚靠。
《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传:「阿,倚。」
孔颖达疏:「古人所读阿倚同音,故阿亦倚也。」
刘向《列女传・魏节乳母》:「礼爲孺子室於宫,择诸母及阿者,必求其宽仁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爲子师,次爲慈母,次爲保母,皆居子室,以养全之。」
王照圆补注:「阿,倚也,言可倚托也。」
11 屋栋,正梁。
《仪礼・士昏礼》:「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
郑玄注:「阿,栋也。入堂深,示亲亲。今文阿爲庪。」
12 屋角处翘起来的檐。
《庄子・外物》:「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闚阿门。」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阿,屋曲檐也。」
陆机《吴趋行》:「重栾承游极,回轩启曲阿。」
陶宗仪《辍耕录・宫阙制度》:「延华阁五间,方七十九尺二寸,重阿,十字脊,白琉璃瓦覆,青琉璃瓦饰其檐。」
13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楚辞・招魂》:「蒻阿拂壁,罗帱张些。」参见「阿锡」。
14 象声词。应诺声。
陆容《菽园杂记》卷五:「诸司官御前承旨,皆曰阿,其声引长。」
全祖望《经史问答・三传问目答蒋学镛》:「假如亭林之言,必使之臣,皆如季孙行父叔孙得臣,俛首唯阿,往来奔走,以成襄仲之事,而後谓之识时务。」
翟灏《通俗编・语辞》:「阿,音倭,应辞……应之速曰唯,缓曰阿。」
15 通「婀」。柔美貌。
《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传:「阿然,美貌。」
16 通「诃」。斥责。
《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刘师培斠补:「阿当作诃。《说文》:『诃,大言而怒也。』《广雅・释诂》:『诃,怒也。』『诃』俗作『呵』……『唯之与阿』,犹言从之与违也。」按马王堆 墓帛书甲本《老子》作「诃」,乙本作「呵」。
《荀子・君道》:「其於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认父传》:「言道太子多上伏,要娶三娘子一人,要去寨中爲寨主,大王不可阿来人。」
17 用同「屙」。方言。排泄(大小便)。
《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古山和尚自言:『吃古山饭,阿古山矢,只是看得一头白水牯。』」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四出:「好高山,好明月,我且阿一堆尿。」
18 地名。即今山东省 东阿县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景公时,阿甄。」
司马贞索隐引《晋太康地记》:「东阿也。」
桓宽《盐铁论・本议》:「吏之所入,非独 之缣, 之布也,亦民间之所爲耳。」
王利器校注:「『阿』原作『陶』……今据洪颐煖说校改。云:『定陶,不闻出缣。陶当是阿字之讹。』」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