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
1 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食,皮可制革。
《易・遯》:「执之用黄牛之革。」 《史记・秦本纪》:「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一头黄牛,一匹葱白叫驴,都在空槽边拴着。」 2 车名。
唐 王勃《春思赋》:「向夕天津 洛桥暮,争驱紫燕黄牛度。」 蒋清翊注:「黄牛,车名。《汉书・外戚传》:『王媪随使者诣阙时,乘黄牛车。』」 3 长江的峡名。因山石如黄牛得名。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又东迳黄牛山下……此岩既高,加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唐 杜甫《独坐》诗之二:「白狗斜临北,黄牛更在东。」 清 黄遵宪《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濑舟,三朝三暮见黄牛。」 4 方言。比喻不负责任或指责任心很差说话不兑现的人。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她在棉纺织业同业公会是认真负责办事的,凡事只要经过她的手,总有着落的,怎麽说是黄牛?」 5 方言。指搞倒卖、抢购等而从中取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