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 孝卣,殷周金文集成5377,殷 □𢦚易(賜)孝□用乍(作)且(祖)丁□父。
 祖日庚簋,殷周金文集成3991,西周早期 用笹(世)亯(享)孝。
 虘鐘,殷周金文集成88,西周中期 用追孝于己白(伯)。
 追簋,殷周金文集成4219,西周中期 用亯(享)孝于歬(前)文人。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隹(唯)辟孝 (友)。
 叔鄂父簋,殷周金文集成4056,西周晚期 𠀠(其)𡖊(夙)夜用亯(享)孝于皇君。
 頌壺,殷周金文集成9731,西周晚期 用追孝𣄨(祈)匄康 屯(純)右(祐)。
 伯 簋,殷周金文集成3943,西周 用卿(饗)孝。
 鄀公平侯鼎,殷周金文集成2771,春秋早期 用追孝于氒皇且(祖)䢅(晨)公。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中期或晚期 用亯(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
 魯伯悆盨,殷周金文集成4458,春秋 悆𡖊(夙) (興)用 (追)孝。
 陳𫎒簋蓋, 殷周金文集成4190,戰國早期 用追孝□弔(叔)皇䬦(簋)𨭗(會)。
 鄲孝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574,戰國中期 鄲孝子台(以)庚寅之日命 (鑄)食鼎鬲。
 十四年陳侯午敦,殷周金文集成4646,戰國晚期
(陳)𥎦(侯)午台(以)群者(諸)𥎦(侯) (獻)金乍(作)皇𡚧(妣)孝大妃 (祭)器 (錞)。
 中山王 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慈孝㝨惠。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55,戰國 爲孝,此非孝也; 爲弟,此非弟也; 不可爲也,而不可不爲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8,戰國 父孝子𢟪(愛), 非又(有)爲也。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5,戰國 新(親)事且(祖) (廟), 𢼂(教)民孝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02, 戰國至秦 免老告人以爲不孝,謁殺,當三環之不?不當環,亟執勿失。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41,戰國至秦 爲人父則兹(慈),爲人子則孝。
 張家山漢簡·蓋廬46,西漢 不孝父兄,不敬長傁(叟)者,攻之。
 漢印文字徵 孝景園令。
 漢印文字徵 郯孝昌。
 漢印文字徵 彭孝私印。
 司徒袁安碑,東漢 孝和皇帝加元服,詔公爲賓。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寬裕博敏,孝友恭順。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孝廉君之孫,從事君之元嗣也。
 丘哲墓誌,北魏 高祖孝文皇帝,猥以照重。
 元文墓誌,北魏 五歲誦論孝,聲韻清辯,以爲有祖之風焉。
 劉懿墓誌,東魏 粵以二年歲在庚申正月庚戌朔廿四日癸酉,葬于肆盧鄉孝義里。 《説文》: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字最早見商代金文,从“老”省,从“子”,當表 “子”是 “老”傳續,“子”應盡力贍養老人。《尚書·酒誥》 “孝養厥父母”用的就是這種意義。“孝”字从的“老”,隸楷筆畫化,“老”形已不顯,只有 “子”旁一直鮮明可見。戰國齊系文字、楚系文字地域特徵明顯。
孝★常◎常
xiào表意,金文1从老从子,金文2、小篆从老省,从子,老指老人,子指子女,隶定为“孝”。本义表示子女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引申为居丧(旧时尊长死后,晚辈在一定时间内遵守的礼俗)、丧服等。 【辨析】 以“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ɑo,但声调和声母不同。xiào:哮∣jiào:教、酵∣jiāo:教。 孝xiào会意字,上为“老”(省去“匕”),下为“子”,意为儿子扶着老子。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xiào 哮(咆哮) jiào 教(教育) 酵(发酵) 相关链接 “教”,也可认为是会意字,由爻、子、攵合成。“爻”是古代算数的筹码。综合起来的意思是教小孩算数。 孝 (xiào)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xrəw[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八篇上) 老人之手搭於孫兒頭上,孫扶祖父表現孝心。 孝xiào(7画)
  【提示】子,3画,不要把第一、二笔错连成一笔。 *孝xiào7画 老部 (1) 尊敬并尽心奉养父母: ~顺|~子|~敬|尽忠尽~。 (2) 旧指在尊长死后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 守~。 (3) 丧服: 穿~|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