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㒸(邃)燧 瞎猪拱圈与钻木取火 |
释义 | 㒸(邃)燧 瞎猪拱圈与钻木取火(甲) 如今,我同我的众孙子们都在专心学习汉字,不过他们注重字义,而我则注重字理。从邃古时代的 “瞎猪拱圈” 到人类发明、保存和利用火种,这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们中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然而“豕”却把它们真切的连接在一起了,你说汉字字理中蕴藏着的那些深邃的道理,我们到底能够理会多少呢? 相信汉字的创造集体,必定是古代的“联想集团”,不然怎么会把本不相干的许多事物能联系在一起并制造出千古不灭的文字来呢! 甲骨文的㒸(音随), 从八从豕, 豕为声母, 是具象形、形声、会意于一体的一个字。说它是象形字,是因为“八”下画了一头长嘴大耳肥肚细尾的猪;说它是形声字,是因为以“八”作形符,以“豕”作声符而组构的;说它是会意字,是因为“八”作为分的标意而形成的。“八”,阴性理数,在这里是“分”的标意符号,因为八本身带有分意。猪头顶了个大“八”字,标意为猪在用嘴 “分土”。生长在农村的、上了点年龄的人,就能知道家猪养在土圈里,猪圈常常被大猪用它那长长的、锋利的鼻唇拱得天翻地覆,有时搞得围墙倒掉,窝棚坍塌。八、豕上下组合是为了契刻和书写的方便,如果要将竖形来个90度向左翻转,“㒸”的象形韵味就更加清楚。 人说 “猪往前拱,鸡往后掊”,的确猪的 “鼻力”实在不亚于大象。农村有 “马生麒麟猪生象” 的说法,猪象是否同类,这是动物学家要回答的问题。反正猪用嘴拱起地来如犁翻土,十分轻松随意,哪怕是极坚硬的土质它也能一拱即翻。金文的 “㒸”, 从入从豕, “豕”比起甲骨文来有些变异,然而猪的长嘴细尾和几条腿还是可以辨认的。“人” 有进的寓意,即入土而进。正如猪拱起地来如犁翻土,入土而进,随心所欲,看起来还有几分轻松快意。 㒸是遂的初字。到小篆时,“㒸”增加形符“辵”(楷书演变为 “辶” 形),辵是行动的标意符号。 于是, 㒸一分为二,然而汉字在长期流变过程中,也在不断更新淘汰,如今㒸废而遂兴。正是由于猪拱起地来如犁翻土,入土而进,随心所欲,看起来还有几分轻松快意。故遂引申之意有: (1)进意,《易经·大壮》: “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2)成功意,遂,犹成也。 (3)顺意,遂,犹顺也。 (4)穷尽之意。 (5)因循之意。 (6)通道之意。 (7)小沟的表意。语言连接上的于是、终于,《韩非子·说林》上: “乃掘地, 遂得水。”㒸,《说文》: “从意也。从八,豕声。” “从意也”,是顺随心意的意思,这是它的引申之意,并非本意。 关中农村将胡做蛮干的人贬之曰:“瞎猪拱圈”。记得儿时家养大猪吃饱睡足了还不安分守己,常常用它那如犁的鼻端,直拱得墙倒棚塌,无奈间,父亲就设法给扎个鼻圈(鼻唇前锋穿个铁丝环)。这个办法很管用。可是,远古时代,在没有铁的情况下,先民对 “天翻地覆”者的办法是,下地穴。于是这就又创造一个新字“邃”。“遂” 给 “邃” 的产生提供了生活原形和创作灵感。 甲骨文的“邃”,从“穴”豕声,形声兼会意字。穴下一豕,可会意为豕入穴中。《甲骨文诂林》1589页收有此形,遗憾的是古文字大家叶玉森、商承祚他们释为“突”,笔者以为不确。因为甲骨文的犬与豕均为象形字,其形状确实相似,而惟一相区别的是尾巴的勾画,豕尾下垂,而犬尾则上卷。邃有精深之意,“豕” 被装进这个人主们精心打造的深穴之中,任凭它有翻天的本领,也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派不上用场。邃有精细、幽深和遥远的意思,遂有邃古、邃密的组词,宋代朱熹就有“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的诗句。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 “燧”。 燧,后启之字,是专为远古时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所创造的一个字。燧在小篆以后还用作“遂”,宋代罗泌《路史》: “遂人氏……乃教民以灼以爇,以熟臊胜……使人得遂其性,号遂人氏。” 说明遂也通燧。正因为 “遂” 有因循、进、顺、通道、成功等含意,这就为发明钻木取火的人取了个名,上古之人本无名讳,以所作之事为名,因教民钻燧取火,置器煮食,故号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燧,因与火有关故加形符 “火”。燧人氏,三皇之一,古羌戎族的一支,是先于伏羲时代的一位部落头人,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的 “燧人时代”。他的主要成就是由保存天然火种到人工钻燧取火(或击石劈火),使人类与动物实行了真正的分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钻木取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4页) 人类在发明钻燧取火的同时,也发明了燧石取火。燧石取火即以石取火,是击石所发生的火星,这种用击石取火的办法在农村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石火因一发即灭,后多用以形容人生之短暂,古乐府诗曰:“凿石见火能几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对酒》有“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的诗句。 猪是较早被人类豢养的动物之一。这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时期的黑陶猪纹钵,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它用它那个长而坚利的嘴,把个母系社会拱得天翻地覆 从㒸所组构的汉字还有隊(队)、墜(坠)、隧等其含意都与它的原本之意有关。 如今,我同众孙子们都在专心学习汉字。不过他们注重字意,而我则注重字理。从邃古时代的 “瞎猪拱圈” 到人类发明、保存和利用火种,这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们中间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然而 “豕” 却把它们真的连接在一起了,你说汉字字理中蕴藏着的那些深邃的道理我们到底能够理会多少呢? 猪远古时代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坏(商代青铜器)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