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宁貯(贮) 宗教般的精神寄托式 |
释义 | 宁貯(贮) 宗教般的精神寄托式(甲) “贮”的从“心”也好,从“贝”也罢,都是古今人们对祖先人神在物质上、精神上的一种回应与安慰,“贮” 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希冀通过对真善美的贮备,得到一丝的回报,一来是对祖先有个好的交代,二来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用以抚平祖孙人神那颗受伤的心灵。 首先声明,“宁”不是繁体“寧”字的简化体,“宁”(音注)是个相当古老的字。“宁” 的年龄至少也有三千三百岁。由于它的取象主体,越来越远离我们的家庭,特别是被现代文明笼罩了的城市家庭,因此现今在汉字队伍里,“宁” 犹如失业者,只有干着 “寧” 的简化体的差使。 “宁” 与 “貯”,由于对取象认知上的差错,历来的汉字解释家,多是牵强附会,勉为其辞;加之“貯” 又与“储”的意思从来混淆不清,可以说在“宁”与“貯”的解释上至少打了两千年的 “搅团”,至今也没能分出个眉眼来。 本篇试图从字形入手,正本清源,来一番析释,也不知目的能否达到。 许慎在《说文》中释:“宁,辨积物也。象形。”“貯,积也。从贝,宁声。” 他说 “宁” 是象形字,是分别放置东西的器具,说“貯”是形声字,是保管东西的家具。于是就有人顺着说: “甲骨文的 ‘宁’、‘貯’像存放物品的橱柜匣子形,或在其中加贝,表示积聚之义。” 有人说: “‘宁’ 甲骨文像贮藏东西的处所,四周是墙壁。…… ‘宁’ 算是古字,‘貯’ 算是今字。” 还有人说 “甲骨文的 ‘貯’ 字,外框乃 ‘席子’ 的象形白描,里边是一个 ‘贝’。两形会意,表示将 ‘贝’ 贮藏在席子底下的意思。” “宁”,老牌训诂名家徐灏释 “门屏”; 近代名家丁山先生释 “梭”; 李学勤先生释 “亚” 等等。 其实,甲骨文的 “宁”,是个象形字,是 “轴” 字的初文,它取象于古代人们祭祀祖先挂在墙上的轴子。这种轴子,最先很可能是用兽皮做成的,后来或用布帛一类的织品,再后来是用韧纸做成的。古人祭祀祖先,最先是用“尸”的活人作为偶像,接受后人的膜拜。后来改作描容(近代人也将先人轴子称 “容”),再后来,比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农村一般在轴子上按血缘系统、辈分高下写上祖先的名字。轴子(或称容)平时一般是卷起来被收藏的,只是在祭祀时绽开挂在主屋的中央墙上才接受后人对它的收买。“轴”,在远古、中古、近古都是每个家庭中必备的圣物。 甲骨文❶的 “宁”,四周六个向外延伸的线,是固定、张展兽皮的象形白描,中空部分可能就是描绘祖先容貌的白色版面。甲骨文 ❷的“宁”,也是个象形字,在中空部分增加一横画,大概是“白色版面”被利用的标意,其含意与❶无太大差别。 “宁” 是祭祀祖先时祖先神灵的一种载体。因此,“宁”: (1)有中心之意。《礼记·释宫》:“门屏之间谓之宁。”郭璞注: “人君视朝所宁立处。”邢昺疏: “谓路门之外,屏树之内,人君视朝宁立之处,因名为宁。”《礼记·曲礼下》: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当宁,天子接受诸侯朝见的中心地方。 (2)有间隔之意。在周代君主上朝时当宁站立,大臣或诸侯站立在空处两旁,中间有宁相隔,以示君臣有别。宁,当然也有人神之分。 (3)有威严之意。《毛诗故训传》: “门屏之间曰著。”著又称“萧墙”。《论语·季氏》: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杨伯峻注: “‘萧墙’ 是鲁君所用的屏风。人臣至此屏风,便会肃然起敬,所以叫做萧墙(萧,从肃得声)。” 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重。 (4)有凝聚之意。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惠风宁芳于阳林。” 宁,自然对家乃至宗族具有凝聚作用的 (5)有站立之意。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说宁字 “象门屏之形,视朝所立处,因之有宁立之义,又有待义。相承增作‘佇’,又作‘竚’。”他是说后来依据“宁”站立的引申之义又造出了两个字 “佇” 与 “竚”。“佇”、“竚” 都具有站立、久立的含意。后来 “宁”,终于被“佇” 与 “竚” 所代替。“宁”殷墟卜辞一般用作人名。 金文的 “宁”,是甲骨文❶的形变,其含意是一样的。小篆的 “宁”,更像兽皮被六根钉子绷于墙上的形状。楷书的 “宁”,被讹变为从 “宀”、从 “丁” 的毫无字理可言的纯表音符号。许慎说“宁,辨积物也”,“宁”原本是祖先神灵的神圣载体,也是任何一个家庭神威象征体现。然而悲剧就从许慎开始,神圣变作鄙薄,神威变作虚妄。从甲骨文到楷书,一路尘风的结果,“宁”被世俗涂抹得连它自己也无法辨认了,难怪如今它已失去灵气,忘我地充当 “寧国公” 庸工替身的角色。还有谁能知道它当年的那一段神奇生命的辉煌呢? 然而,可喜的是 “宁” 被代替了的 “佇” 与 “竚”和以 “宁”所组构的汉字,倒还留有当年它那风光一时的灵气痕迹。 佇: (今简作伫)从 “人”, (1)久立凝视。《诗经·邶风·燕燕》: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屈原《离骚》:“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佇。”佇轴: 久望而辗转思念。南朝梁简文帝《修竹赋》: “陈王欢旧,小堂佇轴,今饯故人,亦赋修竹。” 佇结: 思念之情,积集于心。《注》:“久立而待之曰佇;企望之情郁积而不散曰结。” (2)久立等待。杜甫《壮游》诗句: “群凶逆未定,侧佇英俊翔。” “伫”把个对祖先抱有神秘和神圣的情结体现得相当充分。 竚: 从 “立”,站立不动。屈原《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竚,羌愈思兮愁人。” 李白《菩萨蛮》词:“玉梯空竚立,宿鸟归飞急。”竚眙: 久立凝望。屈原《九章·思美人》: “思美人兮,览涕而竚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左思《吴都赋》: “士女竚眙,商贾骈坒。” “竚” 表现了对祖先神灵的虔诚。 苧: (今简作苎)从 “艹”,苎麻,茎皮纤维坚韧有光泽,隐喻 “宁” 的耐久性与持久性。 紵: (今简作纻)从 “糸”,苎麻纤维是作 “宁” 的理想原材料,更可作衣料,《本草纲目·草·苎麻》:“苎麻作紵,可以绩紵,故谓之紵。” 眝:(音注)从“目”,远视。原本是对“宁”的凝视。陆机《吊魏武帝文》:“登雀台而群悲,眝美目其何望。” 金文中的“贮”,疑为男性之神轴。 羜:(音注)从“羊”,《说文》: “羜,五月生羔也。”五月草木旺盛,《诗经·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可见羊也沾了 “宁” 的光。 苧(苎)、紵(纻)、眝、羜是“宁”的本意的外延。 就连“宁”的代替字“轴” 也大沾其光: 轴,原本为车轮转动的中枢,具备中心、枢纽的意思。《战国策·魏》: “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轴,后来又多指书画卷轴。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句: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轴,还是其他事物围绕旋转的中心。白居易《琵琶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轴,还有明智、进取、美好的意思。《诗经·卫风·考槃》: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宁” 在古代是一家之中轴,希望之寄托,精神之源泉。说起“轴”,不由又想起儿时父亲讲的一个真实故事:说是邻村人,父亲临终前没有留下尊容,有一天村子来个驴贩子,酷似他的父亲,于是就将驴贩子请到家里用酒肉款待,然后请描容师照着在轴上画了一个模样。谁料驴贩子不辞而别,临走时还顺手牵走了他家的毛驴。人的一生中常有说不出道不尽的无奈。自此以后,每当除夕轴子绽开挂在墙上的时候,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指着轴子上的人像在孙子跟前骂他一通: “就是这个贼头驴脸,偷走了咱家的毛驴”,然后又不得不带领自己众儿孙烧香叩头,顶礼膜拜。每当掸拨轴子上一年的尘灰时,想起这个故事,总能使人笑出声来。看来,先“批判”后“庆功”这出悲喜剧的上演,并不是中国“文革” 的独有发明。 现在说 “貯”。 “貯” 是 “宁” 的孳乳字,是在 “宁” 的字理之上的发展,是汉语语素和汉字意境不断扩展的结果。“宁”和 “貯” 都是祖先神灵的神圣载体,如果说 “宁” 是名词; 那么 “貯” 就是动词。同时,只要对 “宁” 的字理有所理会,相信对 “貯” 的理解也就不会很难。 甲骨文❶的 “貯”,从 “宁”,从 “心”; 甲骨文 ❷的 “貯”,从 “宁”,从 “贝”,都是形声会意字,其标意大致相同,表明后代子孙对祖先神灵的敬慕、敬仰、敬爱和敬重,在这里给祖先神献上自己的“心” 与献上家中的 “贝”是一样的虔诚和珍贵。“贝” 在殷商时代是商品的等价物,是人们用以商品交换的货币。给祖先献上自己那颗圆圆的真善美的心,恐怕比任何贡品都更加具有价值。当然,献上“贝”也不能算作次赖,时至今日人们不也是还用燃烧纸钱,与祖先神灵沟通,以表示自己对祖先的那一颗虔诚的心么? 青铜铭文,可译成 “轴飨”。轴飨即给祖先神灵贡献食物(图自唐汉《汉字密码》790页) 金文❶的 “貯”,是甲骨文❶的形变,其含义不变。金文 ❷的“貯”,将“宁”与“贝”上下组合,与甲骨文 ❷的含义一样。小篆和楷书的 “貯”,将 “贝”与“宁”左右组构,其含义与甲骨文、金文都是一致的。现在的汉字简化中,“貯” 被简化为 “贮”。 “贮”的本意是,古代祭祀祖先神灵的一种形式,用对祖先的敬重来寄托自己的精神,因此 “贮” 具有储存的意蕴,李商隐就有“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的诗句(《茂陵》)。“贮” 也具 “主” 的意蕴。贮廊即主廊,贮廊通常是古代人家悬挂祖先神位轴子的地方。宋代袁文《饔牖间评》六: “厅后屋,人多呼为主廊,其实名贮廊。” 可是,历代的字释家,对 “贮” 的记解却异记纷纭,莫衷一是,有释 “予”、释 “奴隶”、释 “田价”、释 “田租”、释 “纳贡”、释 “土地出租” 等等。其实,“贮” 的从 “心” 也好,从 “贝” 也罢,都是古今人们对祖先人神在物质上、精神上的一种回应与安慰,“贮”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希冀通过对真善美的贮备,得到一丝的回报,一来是对祖先有个好的交代,二来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用以抚平祖孙人神那颗受伤的心灵。 闽语的 “伫” 是家的代名词。“有伫无?” 是问你在不在家。现代的许多民族,将古代甚至远古时代自己走过留下的脚印,除用文字外,还用语言死死地锁定,这就不由使人又进入了时间的隧道。 当然,这种 “贮” 目的是一种上缴,而并非是用于自我的挥霍。不然,就很难分出到底是 “贮” 还是“储”。 宁贮,宗教般的精神寄托式。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