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 )
 甲骨文合集27397,殷
 。 按: 从㣇从又, “ ”之初文。 :延長福祉之意。

作父乙簋, 殷周金文集成4144,殷 弜師易(賜) 户 (橐)貝。

𢦚方鼎, 殷周金文集成2726,西周早期 王易(賜) 𢦚進金 (肆) (彘)。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隹(唯)殷 (邊)𥎦(侯)田(甸)雩(與)殷正百辟, 率 (肆)于酉(酒)。
 毛公旅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24,西周早期
母(毋)又(有)弗 。

簋, 殷周金文集成4192, 西周中期
 (對) (揚)王休。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皇天亡𪰖(斁)。
 大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6,西周晚期
克龏(恭)保氒辟龏(恭)王。
 㝬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7, 西周晚期
余(以) 士獻(獻)民。
 古璽彙編5120,戰國
。
 秦印文字彙編 大夫 。
 秦印文字彙編 宜陽 。
 漢印文字徵
延之印。 《説文》: “ , 習也。从 㣇聲。 , 籀文 。 , 篆文 。 ” 甲骨文作 , 从又从㣇。金文於“又”下加“巾”。其初義, 或謂殺牲致祭,或謂刷洗㣇畜豪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