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定完 父权的丧落,家庭的尾声 |
释义 | 定完 父权的丧落,家庭的尾声(甲) (篆) 父系传承的格局一旦被打破,那个时候天下人可能都姓起 “风” 来,“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都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母系的回潮,不是人们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你男子汉大丈夫失落也好,哀怨也好,震惊也好,愤怒也好,这些都与将要到来的事实本身毫无关系。 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富小有积累产生了家庭,同样,又因社会生产力高度的发展、财富高度积累,使得家庭消失(十)。历史转了一个螺旋式的大弯子,又回到母系的怀抱,这既并非异端邪说,也并非石破天惊。 “定完” 者,一定完结之谓也。这里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定完”二字在创造时并不一定是冲着“家庭”这一具体事物而来的。相信造字者决不会具有今天的历史唯物主义常识,他不可能在那个时候就能推定 “家庭”身后的结局。但是,“定完” 二字都是由家的代行符号“宀”组构而成它的,先天的文化含义却与 “家” 有关,储存着 “家” 的信息,就像一个人的生辰 “八字”,储存着人生的信息一样。 甲骨文的 “定”,由四个部件组成: 从 “宀” (音绵),从 “一”,从 “口”,从 “止”。“宀” 在这里是家的代行符号; “一” 从古到今都用作休止符; “口” 是甲骨文 “丁” 字,“丁” 是钉与锭的初文,本是实心,由于契刻的原因契作空心,它是标示青铜器铸造前锡与铅的一种形状,“钉”、“锭” 都具有凝固、固定的含义,在这里也是 “定” 的声符; “止” 是人的一只向上的左脚形状,在这里标示人走回家里。“定” 是形声会意字。 金文的 “定”,从 “宀”,从“锭”,从“止”,与甲骨文相比只是取掉了一个休止符,仍为形声会意字。小篆的“定”,是将金文“锭”的形状讹变为一横,变作休止符,其含义不变。楷书隶定为“定”。 “定”的本意是,人从外边回到家里,不走了。以 “家” 为出发点,又以 “家” 为归宿,用休止符、凝固意来标示固定的“定”。定的引申之意有安定之意,停留之意,还有决定、肯定、规定、约定等意。在这里具有停留和肯定之意。 世间的一切事物,从出发点(家)出发,到归宿地(家)停止,作为一个过程的结束,这是普遍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无一例外,当然也包括“家庭”这一事物在内。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在农业经济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它将在工业化、公有化和大同世界中消失,这是必然的、肯定的。这就是 “定”; 这就是 “定” 从深层次提供给我们的一种理念。 “定”也是个组字构件,从“定”所组构的汉字,都具有固定、稳定的含意: 淀: 混浊液体静态下的下沉物。 碇(椗): 固定船泊的石墩(木桩)。 靛: 一种沉淀后的蓝色染料。 腚: (屁股)一块浑圆的胴体。 绽:特指花在静态中开放貌,北周庾信《杏花》诗:“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完,甲骨文、金文未见,可能是那个时期人们对“完” 所形成的概念还不够完整,到小篆时才造出了个“完”字来。 小篆的 “完”,从 “宀”,从 “元”,元亦声,为形声会意字。“元” 甲骨文契作“元”,由 “儿”(音人,也是人的形象与含意)与 “二” (甲骨文、金文上字)上下结构组成。“人上” 者 “头”,“元” 是人的头部标意,具有头的含义。章士钊问毛泽东,为什么称杨开慧为“骄杨”,毛回答: “女子丧其元,焉能不骄。” 这里的“元”就是指人的头部。元首,是对头的加重语词。“元”也有开始、开头的意思,《说文》: “元,始也。” “完”,元归于 “宀” 下,无论 “元” 是开头也好,人头也罢,都具有 “完结”、“完成”、“完满”的蕴意。 “十里搭帐篷,没有不散的筵席”。任何事物,有开头,就有收尾;有出头,就有回头。当然“家”也一样,“家” 发轫于母系社会末期的农业经济土壤之中,成熟、辉煌于封建社会,以至成为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为封建社会作出了贡献并登上顶峰。“家”从民主革命以后虽然逐步走了下坡,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对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程需要走完。到了那个时候,它就可以向人类交出一份完满的答卷,可以自豪地宣布: “历史赋予我的使命就此完结”。 “完” 也是一个组字构件,从它所组构的汉字,都具有整体、完整的意思: 院: 用 “阝” 隔开的一个完整的处所。 浣(音换): 用 “水” 浣洗一件衣服。 莞(音管,音婉): “莞尔”是不破坏“版面”的微笑。 垸(音换): 用 “土” 挡出的一方水域。 脘: 胃内部空腔区。 皖: 古国域,地域、水域的一种称谓。 鲩: 圆转无棱角的一种鱼。 家庭的解体,是以父权的丧落为特征而开展的,它大致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一家一户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被集约式社会经济组织所代替。但它绝对不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中国农村那一段历史的倒车。家庭不再是社会经济单位,男女老少在家庭以外的范围活动,男子同女子一样平等,特权对他似乎失去了缘分。 第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个决定性的因素,也是社会转型的基础。丰厚的社会财富足以使婴幼的抚养教育,病老医疗、赡养成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人们从过去对家庭在物质上、精神上、感情上的依赖和负担的圈子里解脱出来。家庭不再对社会大多数人具备极强吸引力。 第三,家庭这种社会组构形式,有碍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也不再依赖家庭的生产为社会提供财富。家庭将被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所代替。 第四,人类生存空间逐步扩大,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促使人流的增加,长期聚居的条件与可能性逐步弱化,以“稳定”为特征的家庭模式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客观需要。 世间的事物,任何进步的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西方的末日,也是东方的曙光。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解体以后两性间的关系将如何处理,它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第一,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格局被打破,女子不再是丈夫绝对控制下的尤物,出生的子女也不一定非得强调是父亲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父本差异”(注)现象将大大增加。人们从家庭责任,家庭负担,家庭义务的桎梏中挣脱,更显得自由和洒脱。但人的社会属性将大大提高,人的社会共同责任感有可能增加。 第二,两性的性关系,不是以生儿育女为目的,交往的空间变得异常广阔,“夫妻” 的称谓似乎失时,可能“伴侣”最能体现时尚。不过,“一夜情”、“包二奶”等胡成乱道,给社会、给他人造成动荡与不安,到任何时候都必然受到社会的鄙视。 第三,传统的宗法制度失去束缚力,父系血统一统的传承模式将被打破,终究被母系血统所取代。(这仅仅是说父系在家庭这一过程中的消失,并不意味男性在社会上的失落) 第四,婚姻不再是对方的终身占有,过去那种不是主观的爱慕,而是客观义务的婚姻基础,被彻底改变,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等等,是引起异性间交往的惟一欲望。因此,那时的两性交往将是一次更高尚、更有序、更健康、更甜美的人生旅程[十一]。 第五,人的婚姻观念是建立在法律、道德、有序的基础之上的。即使“家”不复存在了,而“壬”、“廷”、“挺”、“庭”将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家庭的解体,就是意味着所谓 “性解放”、“性随意”、“性胡来”,那才是真正退回到原始社会初期的乱交时代。社会真的到了那个地步,那不仅是家庭的“定完”,也可能是人类的“定完”——人类将与“家庭”同归于尽。 上述情形的发生,是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也给当今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理想、更加文明的社会远景。当然,一个社会的转型,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毕竟不是刀割斧切和立竿见影,它是在拉锯式的犬牙相交与旷日持久的潮起潮落、欢呼与声讨的闹场中才降下帷幕的。 父系传承的格局一旦被打破,那个时候天下人可能都姓起 “风” 来,“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都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恩格斯援引摩尔格《古代社会》第552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75页)母系的回潮,不是人们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你男子汉大丈夫失落也好,哀怨也好,震惊也好,愤怒也好,这些都与将要到来的事实本身毫无关系。这里用宋人晏殊《浣溪沙》词中的名句来概括将要发生的事情就再也贴切不过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