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 )
 甲骨文合集32705,殷 丁未卜, 隹若。 按: 象蝸牛有觸角、卷體有足之形。用爲方國名。
 甲骨文合集30464,殷 □□卜, 其兄 。 𢆶用。
 甲骨文合集33212,殷 ……王令……俱田[于] 。
 甲骨文合集21782,殷 癸未卜,  。
 甲骨文合集35255,殷 ……[叶] 。
 甲骨文合集19349,殷 乙酉卜, 爭, 貞从之 。
 甲骨文合集21187,殷 丁卯步, 扶,  。
 甲骨文合集6483正,殷 疾齒, 。 按:讀“贏”,表示病情加重。《廣雅·釋詁》: “贏,益也。”
 曾侯乙鐘(中三6),殷周金文集成326,戰國早期
孠之詖(變)商。 按: 孠, 相當於傳統樂律名“無射”,古代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爲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爲: 黄鐘、大吕、太簇、夾鐘、姑洗、仲吕、蕤賓、林鐘、夷則、南吕、無射、應鐘。
 包山楚簡·文書41,戰國 八月乙未之日, 夫人之夫=(大夫)番 受 (幾)。 按: 人名。
 包山楚簡·文書86,戰國
 (路)公角, 宵 爲李。 《説文》:“ , 或曰嘼名。象形。闕。” 據古文字字形, “ ”象蝸牛有觸角、卷體有足之形, 即“蠃”字初文。 甲骨文用爲方國名。或讀“贏”, 表示病情加重。 金文“ 孠”, 相當於傳統樂律名“無射”。楚簡用作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