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密(必)秘 生命之篝火,絢麗之焰光
释义

密(必)秘 生命之篝火,絢麗之焰光

一個漢字的成形,就是一個哥德巴赫猜想。
漢字是中華歷史的元素,可以說無一字無來歷。只要我們對中華漢字感有興趣,都能追溯到它的源頭活水。中華裔子為著追尋自己的生命泉淵,對於漢字的窮追不捨,從來就是前仆後繼,川流不息的。

秘密二字,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不老的詩意。它的理趣,早已被秘密地置入了它的筆畫之中。
“密”和“秘”(祕)都是以“ㄇ”為聲母,同聲同源。 同源就“同”在華胥氏的“萊草之秘”。因為是“秘密”,幾千年了,它所儲備的信息也需要來一番釋放。


密秘,都是以“必”構形,而且“密”、“秘”、“必”都以“丨”為韻母,故要揭“密秘”先得說清這個“必”字。
“必”甲骨文未見,金文作“”,從弋,從八,弋也聲,為意音字。
弋,金文作“”一般是楔在土中的木橛子,其形像“丨”;“弋”賦音“丨”也即“一”,是八卦中的陽爻。“丨”是乾卦理數,為天,為父;“八”是坤卦理數,為地,為母。“必”是天地氤氲,父母相因,一動一靜,天作地成,說白了就是陰陽交合,男女構媾的造字。
小篆作“,楷書訛為“必”,其表意不變。
“必”的本意是天地氤氲,天作地成,故引伸出必然之“必”來,又由必然演繹出如下意項:
(1)一定,《詩經·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2)固執,《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堅決,《史記·游俠列傳》:“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4)定然,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
“必”還以其本意組構了如下漢字:
佖:從人。“必”時男性角色的一種儀態,《說文》:“威儀也。《詩》曰:‘威儀佖佖’。”《詩經·小雅·賓之既醉》是說這時的“必”如痴如醉,卻顯出了一副威儀。
妼:從女。“必”時女性角色的一種儀態,《集韻》:“女有容儀也。”
怭:從心。“必”時的刻意用心,必為媟嫚之佻。
泌:從水。“必”時液態之物從體內滲出,這也是“必”然,《詩經·陳風·衡門》:“泌之洋洋,可以樂飢。”是說“必”可以治療飢渴病。
咇:從口。“必”時能口吐芬芳,《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林賦》:“肸蠁布寫,䁆薆咇茀。”這是在說“咇”具有和諧、甜密的氛圍。
苾:從草。“必”如香草,《詩經·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這是在形容“必”的環境優美。
柲(铋):從木(金)。執把,《周禮·考工記·廬人》:“戈柲六尺有六寸。”“必”有時也會是授人以柄。
珌:從玉。“必”的合飾。古刀鞘上的玉鑲,上者謂琫,下者曰珌(刀、鞘之合也有“必”的寓意)。
邲:從邑。地名。晉楚大戰於邲,隱“必”的“交戰”。晉楚大戰春秋列國著名大戰之一,地在今河南滎陽東北。
飶:從食。香美的食物。“食”至今寓有食穀和食色兩大內容,《詩經·周頌·載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這裏的“飶”,蘊有食色之意。
馝:從香。“必”可口出濃香,《玉篇》:“馝,大香也。”這是對“必”意味的濃化。
駜:從馬。“必”如馬之強健。馬為天,天行健,《詩經·魯頌·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黃。”
毖:從比。比、必都有性接觸的蘊意,比必重疊,過猶不及,故引伸有:
(1)謹慎。《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2)告誡。《尚書·酒誥》:“王曰:‘封,汝典聽朕毖’。”
(3)勞苦。《尚書·大誥》:“無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
(4)輔助。《尚書·洛誥》:“伻來毖殷,乃命寧。”
瑟:從非。非為聲之外揚,琴瑟都是古樂器,喻聲韻之和美,也隱夫婦情感之和諧。古人還有“琴前瑟後”之說,琴置客前,瑟在屏後以和琴音。
閟:從門。“必”從萊草叢中走進樓閣,故有幽深、神祕、謹慎之意。周始母姜嫄廟,後人稱為閟宮,“姜嫄履跡”與華胥氏的萊草之“必”極為相似。
《說文》:“必,分極也。從八、弋,弋亦聲。”許慎在《說文》中共解釋漢字9353個,“必”是少有正確的其中之一。看得出古人造字形神昭彰,音意相映。“分極也”是從“必”具體、局部的取象上去解釋本質,而今人對“必”的伻來偏於抽象卻隱於本質,應該說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的。
必和“就”一樣,是個切音字,用“八”的聲母與“弋”的韻母切出來的音讀。文字的發展歷史一再證明,漢字不是專門為著語言而生存的,它以形而生,為意而存。
生殖崇拜是祖先崇拜的源頭,祖先崇拜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河渭。一個人對於母親的怀念是終生的;一個民族對於始母的怀念是無終的。華胥氏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源頭,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文化源頭,這從許多古文字的字形中是能尋到蹤跡的。
以“必”異構的還有一個字“秘”。“秘”是本文要詳解的一個字。
小篆的“祕”()從示,必聲,意音字。 “祕”體現了“必”的不斷擢升的發展過程。“必”從萊草叢中的自然狀態,發展到擬人狀態,再發展到擬神狀態。如果說上述以“必”所構的15個漢字,其中有自然狀態的造義,有擬人化的造義,那麼“祕”就是擬神化的造義。故《說文》:“祕,神也。從示,必聲。”“祕”的造出,可能源自華胥氏、雷澤氏“萊草之必”的神話傳說。
正因為“祕”是擬神化的造字,故引伸之意有:
(1)隱密。《史記·陳丞相世家》:“高帝既出,其計祕,世莫得聞。”
(2)奇奧。漢·張衡《西京賦》:“祕舞更奏,妙材騁伎。”
(3)匿閉。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句:“靈物𠫤珍怪,異人祕精魂。”
到了宋代《集韻》中出現了“秘”。“秘”是“祕”的異體字。“秘”和“祕”的字理是一致的,都是“萊草之必”的延伸。“祕”取“萊草之必”的神祕;“秘”取“萊草之必”的隱密。不過,當今“秘”興而“祕”有被汰罷的可能。
“秘”,萊草叢中確實存在一個“必”的祇可意會不以言傳的秘密。
本文要詳解的另一個字——密。
“密”甲骨文形狀大約有八九個,這裏只舉具有典型意義的兩個形體。
“密”甲骨文❶作“”,是周原甲骨文的形狀,宀(,音綿)下兩個弋(),為意音字。“宀”為陰性符號,是陰爻“⚋”的轉換形體,在這裏具有覆蓋隱蔽意。“弋”是木橛之類楔於地面的直硬物。 “”的隱蔽下兩個“弋”,是既具遮掩又具稠密的造義。
周原甲骨“密”有四出:“今秋王西克往密”;“王其往密山舁”;“于密田”;“密西城”。這裏的“密”專指地名,即密須國,在今甘肅靈臺縣西南。《詩經·大雅·皇矣》中就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的記載。
甲骨文
❷的“密”(),宀下一個弋加四個小點,仍為意音字。 四個小點是太陰符號“⚏”的轉換,太陰為北,為水,為女性。 “”宀下的陰陽交會更具隱密性。“”後來將四點簡化為兩點楷作“宓”,其形意至今仍在流行。
宓:(音ㄇ丨、ㄈㄨ)具寧穆息和之意,《淮南子·覽冥》:“宓穆休於太祖之下”,“宓”又與“伏”通,是伏羲氏之謂。《說文》釋:“宓,安也。從宀,必聲。”宓,為甚麼能“安也”? “宀下之必”的造形,相信成年人是能夠理會的。不過,許慎的析形是錯誤的。
如此說來,從字源學的角度去解釋,從宓的“蜜”是要刮目相看的。“宓”下之虫恐怕不只是空中飛舞的昆虫,很可能還是“宓”下之“必”泌出的“”了。這就又涉及下面要释义的“密”字。
金文的“”繁化為“密”。
“密”是在“宓”意音的基礎之上孳乳並與“宓”一脈相承且有所發展的一個字。
“密”金文作“”❶,宓下有“山”為意音字。 山在卦象上為艮,“山”(丘)甲骨文造形為“”,是由艮卦符號“☶”轉換而來。山為高,為深,為靜,為止。“密”的造義是厚重的,從人性修養的角度講,艮卦提供的信息是:“宓”座定大山,要守住安靜,守住沉穩,守住深厚,守住自重,守住高大的境界。
密的本意是深高厚重,引伸有以下意義:
(1)高山。《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
(2)濃厚。《易經·小畜》:“密雲不雨。”
(3)審慎。《易經·繫辭》上:“幾事不密則害成。”
(4)靜寂。《易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5)安定。《詩經·大雅·公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6)親近。晉·陸機《赴洛道中作》詩句:“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
(7)周到。《荀子·儒效》:“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密也。”
臺灣著名小說家張大春先生對秘密二字有如下述訴:“秘意之所以不公開、不令人知,實有深奧不能浮泛解釋的哲學意義;而密則純屬加封加緘、不許外泄而已”(《認得幾個字》),他算是把“必”參透了。
因此《說文》釋“密,山如堂者”就只顯得“密”太眇小了,同時當“密”初出的時代,像堂屋這樣的建築物可能尚未出現於中華的地平線上。
在這裏還得附代說一說“蜜”。宓下之蟲的“蜜”雖然是個後啓字,但其意域無疑是來自“密”的理趣。這裏的“蜜”既包涵物質的“蜜”如蜂蜜,也應包涵精神的“蜜”,如甜蜜。
華胥氏的“萊草之必”作為秘密,曾經吸引了多少代人的好奇心,不惜花費時間去尋找,而秘密總是具有时间性,如果秘密始终没有被公开,這秘密也就升级为“冪”了。
漢字是中華歷史的元素,可以說無一字無來歷。只要我們對中華漢字感有興趣,都能追溯到它的源頭活水。中華裔子為著追尋自己的生命秘密,對於漢字的探索從來就是窮追不捨,前仆後繼,川流不息的。如果這些秘密不以神話的形式所傳揚,我們的頭上勢必為“冪”所籠罩。
中華文明的秘密,是從萊草叢中拉出的一條長線。
密秘,生命的篝火,絢麗之焰光。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