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 ) 甲骨文合集17512,殷 庚午帚寶示三屯。 按: 从宀从玉从貝。
 甲骨文合集35249,殷 □□卜, 貞 (寶)至于十[年]…… 按: 从宀从貝。

卣, 殷周金文集成5362, 殷
乍(作)文父日丁寶(尊)(旅)彝。 按: 从宀、玉、貝,缶聲。
 作母戊觥蓋,殷周金文集成9291,殷 乍(作)母戊寶(尊)彝。
 小子省卣,殷周金文集成5394,殷 用乍(作)父乙 (寶)彝。 按: 缶省聲。
 戈 作兄日辛簋, 殷周金文集成3665,殷
乍(作)兄日辛寶彝。
 小子 鼎, 殷周金文集成2648,殷
(射)用乍(作)父己寶(尊)。
 無敄鼎,殷周金文集成2432,殷 無敄用乍(作)文父甲寶(尊)彝。 按: 缶形上下移位錯離。
 作父乙簋,殷周金文集成3602,殷 乍(作)父乙 (寶)彝。
 乃孫作且己鼎,殷周金文集成2431,殷或西周早期 乃孫乍(作)且(祖)己宗寶。
 伯作寶尊彝卣,殷周金文集成5178,西周早期 白(伯)乍(作)寶 (尊)彝。

作寶簋, 殷周金文集成3369,西周早期
乍(作) (寶)𣪕(簋)。 按: 缶形省口。
 禽簋,殷周金文集成4041,西周早期 禽用乍(作) (寶)彝。 按: 从貝、宀,缶聲。

簋, 殷周金文集成3994, 西周早期 其萬年子子孫孫 (寶)。 按: 加“畐”爲聲旁。
 庚姬鬲,殷周金文集成637,西周中期 𠀠(其)永寶用。 按: “缶”上作“午”形。
 蟎鼎,殷周金文集成2765,西周中期 休朕皇君弗 (忘)氒寶(保)臣。 按: 讀“保”,輔翼。
 紀侯簋,殷周金文集成3772,西周中期 子子孫其永寶用。
 格伯作晉姬簋,殷周金文集成3952,西周中期
(格)白(伯)乍(作)晉姬 (寶)𣪕(簋)。 按: 變从宀爲从厂,省“貝”。
 師㝨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3, 西周晚期 子子孫孫永寶用。 按: 缶聲上部省爲 “丨”。
 楚公逆鐘,殷周金文集成106,西周晚期 孫子𠀠(其)永 (寶)。 按: “缶”訛變。
 番君𨠣伯鬲, 殷周金文集成733,春秋早期 隹(唯)番君𨠣白(伯)自乍(作)𡩧(寶)鬲。 按: 从宀、玉、缶省。
 陳侯作嘉姬簋,殷周金文集成3903,春秋早期 敶(陳)𥎦(侯)乍(作)嘉 (姬)寶𣪕(簋)。
 番休伯者君盤,殷周金文集成10140,春秋早期 子子孫孫永 (寶)用之。 按: 从宀、二玉、二又。

季伯歸鼎, 殷周金文集成2644,春秋早期 自乍(作)𡩧(寶)鼎。 按: “缶”訛變。
 番君召簠,殷周金文集成4586,春秋晚期 子子孫孫永寶用之。 按: “宀”訛變。
 國差𦉜, 殷周金文集成10361,春秋 攻(工)帀(師) (鑄)西 (墉)寶𦉜四秉。
 番仲 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58,春秋 永 (寶)用亯(享)。
 欒書缶,殷周金文集成10008,春秋 萬 (世)是𪧬(寶)。 按: 从宀,畐缶雙聲。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21,戰國 𨛓 以少寶爲左尹 (貞)。
 居延新簡EPT51.122,西漢 陳留郡傿寶成里蔡□子。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夙世霣祚,早喪懿寶。 按: “缶”訛作“㐱”。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顔母育孔寶。 按: “缶”訛作“尔”。
 蕩陰令張遷碑陰,東漢 故吏范德寶錢八百。
 三老掾趙寬碑,東漢 于時,四子孟長、仲寶、叔寶,皆並震没,唯寬存焉。
 元文墓誌,北魏 終成國寶。
 元謐墓誌,北魏 帝緒綿宗,備聞於金經; 瓊枝寶茂,騰芳於玉牒。
 王蓋周等一百三十四人造像記,東魏 比丘惠寶。 按: 追加玉旁。
 高淯墓誌,北齊 比質知其多穢,擬價何關人寶。
 段模墓誌,隋 叶斯天爵,仰弘人寶。
 鞏賓墓誌,隋 蝗歸河朔,寶見陳倉。 按: 省宀省貝。
 玄秘塔碑,唐 薦金寶以致誠。 《説文》:“寶, 珍也。从宀从王从貝, 缶聲。 , 古文寶省貝。” 甲骨文从宀从貝从玉,會室中有寶貝之意。後追加聲旁“缶”、“畐”,成形聲字。春秋時有从保貝聲之“寶”,如邾叔之伯鐘“子子孫孫永賲(保)用亯(享)”。字形變化多端,或省貝,或省玉,或省宀。本義指珍寶。
寶 (bǎo)从宀,从玉,从貝,缶聲。 【按】寶,甲骨文作 ,象屋内有貝、玉之形,會意珍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