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導(导)到 贪生莫作千年计 到了成都一梦间 |
释义 | 導(导)到 贪生莫作千年计 到了成都一梦间(金) “导”和“到”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 人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跌落于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早已准备好了的“手”和“刀”迎接来到的。又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度过了或长或短的一生。人间是刀劈的天下。这把刀如果不是“挥刀舞剑”,便是“风刀霜剑”; 不是“唇枪舌剑”,便是“吞刀咽剑”,却是毫无疑义的。 “導” 与 “到” 同以 “得” 为声母,同声同源。同源的源就在于,几乎在同一个时空里,一个用“刀”解决了人与母体的分离,一个用“手”将人迎接到这个世界,这是不容置疑的,任何人都要经历的铁一样的事实。 “導”是个标意出生孩子的字,甲骨文未见。甲骨文未见,并不是说甲骨文时代人们不生孩子,而是说生孩子不用“道”、“導”、“到”这样的字来标意,而是用“毓”、“育”、“后”、“居”、“冥”、“嘉”“卯”等这样的字来标意的。 金文的 “導”从道,从又,道亦声,为形声会意字。我们在上一节已经说过,“道”的本意是产门,是生命的通道。“又”在甲骨文、金文时是人的右手的标意。手在产门之下与产门内的“头”相衔接,其标意为助产人用手帮助产妇顺利产生。帮助产妇顺利产生,在文字表述上便称作“導”。導具有引導、疏導、利導、开導、通導等含意,而这些含意都可以在助产当时的意识与动作中体现出来的。 小篆和楷书的“導”大走其样,脱离了胞衣绽破的象形蕴义, 并将胞衣之形误认为是“行”字, 因此做了“”(后简作辶,行走的标意符号) 的形状处理,将“又”变为“寸”,“寸”有执拿义,助产接生的韵味依稀存在。 简化后的“导”,按“巳”的演变结果,从字理上还是说得过去的。 導的本意是妇产时外部助力的疏引利通。从本意引申有: 领引之义,向导之义,启发之义,疏通之义,传递之义,如导电、导热、导火索等。 从伏羲、神农创世,到孔子、老子等奠基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本质意义上是生命文化,是对宇宙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问题的回答。“導”字的造型就体现出: 第一,从本源上,生命源于“道”,是“道”的表相。 第二,从纵向看,生命在上代与下代间传承,生生不息。 第三,从横向看,生命体之间相互依存,任何一个生命个体的诞生,都必须在别的生命体的帮助下完成。生命体之间是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的,生命系统是一个整体。 《说文》:“道,所行道也; ”“導,導引也。”许慎将“道”解释错了,“导”也难免误入歧途,他的“导”显然是导的引申之义。由于许慎的“导引”,牵强附会者迭起,有人说“人行(街道)从又(手),从首,会手在头前于路上引导前行之意”;“篆文省去手和半条街而加上一只脚,以突出在头前引导之意”。有人说导是“用手拉着在路上引,故从手;又因 ‘道’ 有 ‘路’ 义,手拉着在路上走就是 ‘引路’,故导从道声并会意”等,曲解臆说、可鄙可夷近两千年。 现在说 “到”。 “到” 从金文到楷书一脉相承,从至,从刀,刀亦声,为形声会意字。胎儿的落屮成为婴儿,非得用“刀”不可,只有事实上与母体的断绝,才能意味着真正意义的“到”来。须知人间是刀劈的天下。 从“到”组构的汉字还有两个,都是“导”与“到”本意的延伸。一个是从“手”的“捯”(音到),用双手轮换着将东西向下抻(隐指接生); 一个是从 “人” 的“倒”,原指人的倒置 (隐指人的出生)。 到的本初之意是“人”的到来。从本意引申的意义有: (1)抵达之义; (2)去往之义; (3)周密之义; (4)用作副词有却,反而的意思。 《说文》: “到,至也。” 显然是 “到” 的引申之义。 “导”和“到”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 人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跌落于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早已准备好了的“手”和“刀”迎接来到的。又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度过了或长或短的一生。人间是刀劈的天下。这把刀如果不是“挥刀舞剑”,便是“风刀霜剑”; 不是“唇枪舌剑”,便是“吞刀咽剑”,这点却是毫无疑义的。 人被 “导” 入世间,人的 “到” 来,任何提前设计出来的方案,都是苍白的,不如经过博弈生成的结果更具刚能性。这里用得上唐·吴融《武关》诗句: “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成都一梦间。”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