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甲骨] ()[金文][小篆] 《說文》: ,㝿也, 曲脛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凡尢之屬皆从尢。(十篇下)腳不等長,受過刖刑或傷害者。
“,曲胫也。从大,象偏曲之形。凡尢之属皆从尢。,古文从。”(乌光切)从小篆形体看,就是正面站立而跛了一条腿的人。段玉裁注:“者,蹇也。尢本曲胫之称,引申之为曲脊之称。……(从大,象偏曲之形)谓从大而象一胫偏曲之形也。……尢者,古文象形字;者,小篆形声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从大而屈其右,指事也。”徐复说:“《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尪为古文之省变。《礼记》有童汪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童谓童子;汪即尪之借字,今谓跛足;踦谓行步蹇劣。”[1]甲骨文有一个字,胡厚宣释为尢的古文“”,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拿锯子锯去人的一足,是古代酷刑的写照。[2]在河南的殷墟考古发掘中,曾发现过少了一个下肢骨的殉葬人,大概是生前受过刖刑的奴隶。缺了一腿,自然站立不正,“象偏曲之形”了。[3]金文墙盘有,读为匡。尢部有十一个属字。如“”字下云:“蹇也。从,皮声。”这些字均跟腿脚患病或行走艰难、不正等意义有关。如“尴尬”在此部,本来指行为不正,鬼鬼祟祟。《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这个开酒店的汉子又尴尬,也是鬼了。”后引申为处境窘困,不易处理。“”隶变后有“尢”、“尣”两种写法。
3画 尢部 〈书〉 跛脚。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