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古陶文彙編5.21,戰國
里就。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56正,戰國至秦
丙申以就(僦),同居必窶。
按: “就”用作“僦”。

秦陶文新編3255
就。
按: 从京从尤。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王以天下就之。

居延漢簡甲編145A,西漢
乃遂成土就事。
按: 从𣅀从木从犬。

武威漢簡·甲本士相見之禮1,新莽
又辱請吾子之就家。

漢印文字徵
朱就。

漢印文字徵
就蒲私印。

西狹頌,東漢
減高就埤。

沛相楊統碑陽,東漢
君雖詘而就之,以順時政,非其好也,乃翻然輕舉。

劉華仁墓誌,北魏
稟性聰睿,忤懷曉就,志密心恭,蒙馳紫幄。

元詳造像記,北魏
至廿二年九月廿三日法容克就。

暢洛生造像記,北齊
須達捨金,感群迷以就正。

任軌墓誌,隋
忽辭青紫,奄就荒涼。
按: 从亰从尤。

楊厲墓誌,隋
恭儉摳機,禮容方就。
按: 从亰。

韓政墓誌,唐
加以學優業就,射策甲科。

李眈墓誌,唐
兩經既就,深解五言詩,朋儕稱揚,共名小謝。
《説文》: “就, 高也。 从京从尤。 尤, 異於凡也。 , 籀文就。 ”
甲骨文有字从亯从京, 作“” (《甲骨文合集》3142)。 “亯”爲享堂之象形,“京”爲高臺觀之象形,“京”上疊“亯”,會高處(京)祭亯(享)之意,當爲 “就”之初文。 引申爲即義, 典籍作 “就”。 金文承襲甲骨文寫法, 一般寫作 “” (子鼎, 《殷周金文集成》 1313)。 戰國文字亯旁與京旁借用筆畫作 “” (噩君啓車節,《殷周金文集成》 12110)、 “”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簡234)。 秦系文字省亯作京形,並增 “尤”而成 “就”字。自秦文字後,一般都在 “京”旁加 “尤”形成現在 “就”字寫法。
《説文》小篆 “就”之構形大約出現在戰國末期的古文字中,由殷周古文从亯从京訛變而來。

就,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籀文作,小篆作
何琳儀以爲初文从京从亯會意,“京”是高大建築,“亯” 即後世之“享”。从京从享,會高處祭享之意。金文第四字形增 “止”作意符,表意尤顯。本義是向高處走、前往,引申爲走近、成功、造詣、就任、因襲、依從等義,又用作副詞、連詞。卜辭或用作人名、地名。銘文或用前往、成功義,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前二字形實爲金文第三、四字形的“行草化”,第三字形叠加意符“彳”。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101.高字條、172.京字條。

★常◎常


jiù表意,从京从尤,京指高,尤指不平凡,本义表示特别高,假借为靠近、接近,由此引申为到达、开始从事、完成、介词(趁着)、副词(相当于“立刻”“马上”)等。
【辨析】
以“就”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jiù:鹫、僦∣cù:蹴。

(jiù)

就高也。京,絶高邱也。尤,異也。

*dzj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就, 高也。从京、尤。 尤, 異於凡也。 ,籀文就。(五篇下)
以手攀援而上高樓,或一人仰望高樓之狀。

jiù

(12画)

【提示】左下的小,第二笔宋体是撇,楷体是撇点。

*jiù

12画 亠部 
(1) 凑近;靠近:迁~|~地取材|避重~轻|~高不~低|~着灯光写信。
(2) 到;开始从事:~读|~医|~餐|~职|~业。
(3) 完成:成~|功成名~|文章写~|高不成低不~。
(4) 趁着;借着:~势|~近|~便|~着人多,把这点活干完。
(5) 用来配着吃或喝:这点菜留着~饭吃|胡萝卜~酒。
(6)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或范围;表示从某方面论述:~事论事|领导班子~作风问题进行了讨论|~条件看你比他强,但说到主观努力你就不如他了。
(7) 副词。
 1. 即将;随即:扭头~跑|说干~干|一学~会|他马上~回来|天很快~晴了。
 2. 表示事情早已发生:爸爸的头发早~白了|孩子前年~上学了。
 3. 只;仅:月收入~几百块钱|~他一个人来了|他~会吹牛,什么也干不了。
 4. 表示坚决、肯定:我~知道他会犯错误|那人~是李老师,错不了。
(8) 连词。即使:我~再糊涂,也不至于认错人。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