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兆域圖銅版,殷周金文集成10478,戰國晚期
兩堂閒百乇(尺)。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61,戰國至秦
其老當免老、小高五尺以下及隸妾欲以丁粼者一人贖,許之。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吾不進寸而芮(退)尺。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斗石已具,尺寸已陳,則無所逃其神。

永城梁孝王李后墓塞石,西漢
厚十寸廣三尺五寸長十五尺。

李璧墓誌陽,北魏
性嚴毅,簡得言,工賞要,善尺牘。
《説文》: “尺, 十寸也。 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十寸爲尺。尺, 所以指尺䂓榘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爲法。凡尺之屬皆从尺。”
戰國兆域圖銅版所見“尺”字不从尸,也不从乙,是借音近的“乇”字稍加改變而成。後來形體發展演變爲睡虎地秦簡所見那樣的“尺”字,爲《説文》小篆所本。許慎解説“尺”字構形是就訛變形體爲説,不可信。

★常◎常


chǐ造字本义未详。一说小篆表意,从尸从乙(jué),尸象人体形,乙指标记人体的某一部位,隶定为“尺”。本义表示尺脉,中医诊脉的部位名,引申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短的器具等。

chǐ

许慎说是指事字,“尸”下加“乙”。尸,是人的身体,古代量长短总是以躯体或躯体的某些部分为标准。《大戴礼记·王言篇》:“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尺,可能是从手掌边缘到肘部的长度。作意符生成的字有“咫”,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chi
阳平:迟(迟到)
上声:呎
相关链接
尽、昼中的“尺”与尺无关,是根据草书创造的简化字符号。

(chǐ)

从尸,从乙,乙所識也。 自肘至掔爲尺脈,尺、寸二脈相去甚近,故寸字向左,尺字向右。“一” 与“乙”皆所以識,法自同也。
【按】識,標識。掔,同“腕”。從肘到腕爲一尺。

chǐ

【析形】指事字。金文字形从人,“人”身上加一点,表示丈量之处。小篆字形人旁变作“尸”,点变作“乙”。“尸”像曲体之人,“乙”是标识,指示人体的某一部位,构形意义与金文相同。隶书字形演变后“乙”旁写成一捺。寸、咫、尺、仞、寻、常等长度单位,多以人体的某一部位为参照标准。
【释义】《说文》:“十寸也。”本义为古代长度单位。具体长度古今不一,但均比今尺为短,现在尺为市尺的通称,一公尺(100厘米)等于三市尺。由长度单位引申为量长度的器具,如尺子、计算尺;又引申为形状像尺的东西,如[戒尺]、[镇尺]。尺为古代较短的长度单位,故比喻为短小。尺用来量定长短,故又可比喻为法度或标准,如[尺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尺牍]古代的一种木制的牍,形制长一尺,常用于写信,故后世以之代指信札、书信。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indicative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meaningful part was 人.Later a dot was added on人,meaning the measured place.In Small Seal script人has changed to be尸that looks like a bending person and the dot to be乙 which is an identified symbol pointing to the certain part of the people's body.寸(inch)、咫(zhi)、尺(feet)、仞(ren)、寻(yard)、常(chang)and other units of length are often used as the standard measures for the human body.
【original meaning】The ancient unit of length.Specific length is different between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ime,but the feet are shorter than nowadays.The Han foot is equivalent to about 23.1 centimeters.

*t’jiak

[甲骨] ()
[金文]()
[小篆]《說文》: ,十寸也。 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凡尺之屬皆从尺。(八篇下)
張開手指最大之長度,另一形或作自腋至肱之長度。

(chǐ)

,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榘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凡尺之属皆从尺。”(昌石切)
甲骨文、两周金文皆不见尺字。出土文献的“尺”最早见于战国晚期兆域图铜版及睡虎地秦简牍,分别作。典籍中最早见于《诗·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周制以人体为法,尺从人,从一点标志人之肘处。徐锴《系传》:“十分,一寸也。人所诊脉处,五脏脉所会也。《家语》曰:布指知尺,舒肱知寻。《汉书》:武帝常读东方朔上书,辄乙其处。是以乙为记识也。”林义光《文源》:“按从尸犹从人。尺以人体为法,故于胫下以乙识之。寸以手却十分为法,然则尺以足上十寸为法也。”[1]《大戴礼记·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说文》“夫”字下曰:“人长八尺,故曰丈夫。”“仞”下云:“伸臂一寻,八尺。”“寻”下云:“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古代多以人体某一部分的长度为拟长度单位的依据。尺是长度单位,度量长度的器具也叫尺。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尺部只有一个属字“咫”,云:“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从尺,只声。”咫尺可以连言,表示地理上接近。

(4画)
❶chǐ
❷chě

*chě

4画 尸部 我国传统乐谱工尺谱的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工~谱。
 另见chǐ(52页)。


*chǐ

4画 尸部 
(1) 长度单位,十寸是一尺,一尺等于三分之一米。
(2) 量长度的器具: 皮~|卷~|木~|塑料~。
(3) 绘画的器具: 丁字~|放大~。
(4) 像尺的东西: 镇~|戒~|计算~。
 另见chě(46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