屮( ) 甲骨文合集18661,殷 [甲申]……屮[勿]……六月。在□。
 屮作從彝盉,西周早期 屮乍(作) (從)彝。
 郭店楚墓竹簡·六德12,戰國 唯(雖)才(在)屮(草) (茅)之(中),句(苟)臤(賢)…… 按: 用爲“草(艸)”。 《説文》:“屮,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爲艸字。讀若徹。凡屮之屬皆从屮。尹彤説。” “屮”象草莖草葉之形,雖見於甲骨文,但因辭殘而用法不詳,金文用作人名。《説文》所謂“古文或以爲艸字”,則得到戰國楚簡“屮”字之用的證明。
屮 (chè)音徹。丑列切。艸初生也,省艸之半,見其小也。古即以爲“艸”字。 屮(chè)“ ,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艸字。读若彻。凡屮之属皆从屮。尹彤说。臣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 木萌芽通彻地上也。”(丑列切) 甲骨文字形象草木初生之形。许慎说“古文或以为艸字”,实际上,“屮”、“艸”应为字的繁简差异。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石经·春秋经》:‘陨霜不杀艸。’艸之古文作屮。案屮、艸本一字,初生为屮,蔓延为艸,象丛生形。甲骨文从艸之字,又或从茻,形虽不同,谊则一也。”[1]《荀子·富国》:“刺屮殖谷。”杨倞注:“屮,古草字。”古代典籍中屮、艸或通用。 屮部有六个字,如“屯、每、毒、熏”等。“屮”现在已不独立成字,只作为部首使用。凡由“屮”组成的字多与草木有关,如:“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尾曲。《易》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字形象子芽破土而生。子芽开始破土之时相当艰难,故许慎用“难也”解释其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