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㤅( ) 中山王 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㤅(愛)深則孯(賢)人 (親)。

 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晚期 昔者先王𪪋(慈)㤅(愛)百每(媚)。
 古璽彙編4655,戰國 中(忠)㤅(愛)。
 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録207,戰國
(病)腹疾, (以)少𢟪(氣),尚毋又(有)咎。 按: 从既聲,讀作“氣”。
 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録236,戰國 既腹心疾, (以) (上)𢟪(氣),不甘飤(食),舊(久)不 (疽〔瘥〕)尚 (速) (疽〔瘥〕),母又(有)柰。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6,戰國 甚㤅(愛)必大 (費)。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5,戰國 古(故)孳(慈) (以)㤅(愛)之。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13,戰國
(新〔親〕)則㤅(愛), 㤅(愛)則玉色。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6,戰國 㤅(愛) (親)古(故)孝。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3,戰國 㤅(愛)而正之。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20,戰國 是古(故)谷(欲)人之𠮯(愛)𠮯(己)也。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26,戰國 民㤅(愛)則子也, 弗㤅(愛)則 ( 〔讎〕)也。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33,戰國 不㤅(愛)則不新(親)。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8,戰國 父孝子𢟪(㤅〔愛〕)非又(有)爲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35,戰國 𢟪(愛), (仁)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7,戰國 《湯(揚)之水》,丌(其)㤅(愛)婦悡。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性情論34,戰國 㤅(愛)頪(類)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魯邦大旱2,戰國 女(如)母(毋)㤅(愛)珪璧(幣)帛於山川,政(正)型(刑)與……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1,戰國 而上㤅(愛)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23,戰國 夫喪, 至㤅(愛)之 (卒)也, 所 城(成)死也,不可不 (慎)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12,戰國 兼㤅(愛) (萬)民。
 漢印文字徵 鞏㤅(愛)。 《説文》: “㤅, 惠也。 从心先聲。 , 古文。” 先秦實物文字中多作“㤅”, 與《説文》小篆相同。 包山簡、 郭店簡等亦見“𢟪”, 从心既聲, 與《説文》古文同。 東漢以後實物文字中這兩種形體都已少見,一般寫作“愛”。“愛”字《説文》在 部, 訓“行皃”, 許慎解釋其結構爲“从 㤅聲”, 可能是“㤅”的後起字形。 參 部“愛”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