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峿臺銘 |
释义 | 峿臺銘唐·大曆二年 (767) 刻。元結撰,書者未詳。篆書十五行,行十六字。刻于湖南祁陽縣浯溪之崖。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云:“元次山(元結)愛祁陽山水,遂寓居焉。名其溪曰 ‘浯溪’, 築臺曰 ‘峿臺’, 亭曰 ‘𢈪亭’, 所謂 ‘三吾’ 者也。臺銘刻在臺之背,甚完整。”此銘書者,多疑為瞿令問,亦有季康、袁滋之說。字作長方形,刻于 <大唐中興頌> 對面東崖。久掩埋于蔓草荆棘中,雖為苔蘚所侵蝕,然字皆可識。舊時或以為損壞,一九五七年湖南文物普查時,披荆斬棘,始復尋獲。書法瘦骨温整,不求奇才與情熱,作為唐篆足稱佳品。但縱畫大直,略乏趣味,可見唐篆已呈衰退之勢,步入邪路,或受摩崖所制約。→見【浯溪銘】 峿臺銘(局部)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