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 ) 八年建信君鈹,殷周金文集成11680,戰國晚期 邦左庫工帀(師)䢽(巷)叚。
 古璽彙編1882,戰國 巷□。
 包山楚簡·文書142,戰國
𨓭至州巷。
 包山楚簡·文書144,戰國
=(小人)逃至州巷。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1,戰國 亞=(惡惡)如亞(惡) (巷)伯。
 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79,戰國至秦 垣北即巷殹(也)。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66,西漢 鄉部百六十石。
 漢印文字徵 魯巷夫印。
 漢印文字徵 韓巷之印。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潛隱家巷七年。
 元敷墓誌,北魏 神顔冰散,巷陌悲泫。
 謝岳墓誌,隋 庭有義方,巷無邪慝。
 盧宏及妻崔氏墓誌,唐 陋巷高閑,克終兮何盛!
 李壽墓誌,唐 王託處家巷,去來郊郭。
 王端墓誌,唐 親眷哀泣,隣巷憎悲。 《説文》: “𨞠, 里中道。 从𨛜从共。 皆在邑中所共也。 , 篆文从𨛜省。 ” “𨞠(巷)”其實是“𨛜”加聲符“共”分化而來的字。 古文字中多只从一“邑”。睡虎地秦簡中“邑”也省變作“卩”。秦封泥文字从“行”,戰國楚系文字从“辵”,即此字之異體“衖”。“辵”、“行”都跟行路相關,作爲表意符號可以通用。兩類字形所从的“ ”, 學者或以爲即“巾”, “共”省聲。 在這裏也是聲符。
巷★常◎常
表意,《说文》古文为两个正反相背的邑,邑为城邑,代指房屋,中间为共,共指人们共同经过的地方,表示两排房屋中间的道路;小篆省略一个邑,并把左右结构改为上下结构(一说小篆形声,从邑,共声),隶定为“巷”。本义读xiànɡ,小胡同,狭窄的街道;又读hànɡ,引申为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地下挖掘的坑道,用于运输、通风、排水等),因其一般较狭窄,与小胡同类似。 【辨析】 ❶以“巷”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ɡǎnɡ:港。 ❷巷/街/衝(冲) 见50页“冲”。 巷 ; (xiàng)从𨙵,从共,共亦聲。 【按】巷,《説文》:“里中道。”段玉裁注曰:“引伸之凡夾而長者皆曰巷。” 巷 金文; 篆xiàng,hàng[共(共同,意符)+邑(人,古人居家,多雙膝著席,上身挺直。相當於今人的“坐”,意符)→巷(《説文》:“巷,里中道也。從邑,從共。言在邑中所共也。”巷:1.xiàng一群居室中間,留下的過道。巷小於街〈大街小巷〉。2.hang採礦或探礦時所挖的坑道〈巷道〉。)] 《詩經·鄭風·叔于田》:“叔于田,巷無居人。”(叔叔打獵在郊外,大街小巷空無人。)]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吃一竹筐飯,喝一瓠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别人都受不了這樣的苦,顔回却不改變自己的樂趣。) 巷(9画) ❶hàng ❷xiàng
  【提示】下面是巳,不要错写成巳、己或已。“已” 只能单用,不作为部件构成其他合体字。 *巷hàng9画 己部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挖掘的坑道。 另见xiàng(437页)。
*巷xiàng9画 己部 较窄的街道;胡同: 深~|街头~尾|一条小~。 另见hàng(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