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 甲骨文合集900,殷 至甲辰帝不其令雨。
甲骨文合集14295,殷 貞,今一月帝令雨。
甲骨文合集15956,殷 □□[卜], , 貞帝……
甲骨文合集21174,殷 □午, 貞不帝。
甲骨文合集21175,殷 □子卜,扶,帝…… 按: 此“帝”字倒書。
甲骨文合集34148,殷 庚午, 貞大, 于帝五玉、 臣、血□。 在祖乙宗卜。 𢆶用。
甲骨文合集34158,殷 甲子卜,巫帝。
商卣,殷周金文集成5404,西周早期 隹(唯)五月辰才(在)丁亥。帝(禘)司(祠)。商(賞)庚(姬)貝(卅朋)。 𫐟𢆶(兹)廿寽。
愙簋,殷周金文集成4097,西周早期 𠀠(其)用亯(享)于氒帝考。
榮作周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西周早期 克奔(走)(上下),帝無冬(終)令(于)有周。
狄鐘, 殷周金文集成49, 西周中期或晚期 侃先王先王𠀠(其)嚴, 才(在)帝𠂇(左)右。
中山王方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早期 (以)卿(饗)上帝, (以)祀先王。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37,戰國 昔才(在)上帝, (割)紳觀文王惪(德)。
郭店楚墓竹簡·六德38,戰國 (君子)不帝(啻)明𫊟(乎)民𢼸(微)而巳(已)。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9,戰國 忠事帝(堯), 乃弋(式)丌(其)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子羔1,戰國 子羔曰: 可(何)古(故)(得)爲帝?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柬大王泊旱11,戰國 帝𨟻(將)命之攸(修)。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9,西漢 皇帝信璽、皇帝行璽。
漢印文字徵 天帝殺鬼之印。
石門頌,東漢 建定帝位,以漢氏焉。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
史晨前碑,東漢 玄丘制命帝卯行。
何晏墓誌,三國魏 明帝五年秋七月朔日卒。
馬□造像記,北魏 上爲帝王,下爲七世父母。
丘哲墓誌,北魏 世宗宣武皇帝以知仁不易。
元定墓誌,北魏 内光帝度,外燿人經。
元敷墓誌,北魏 君諱敷,字普樂,河南洛陽人也。樂安簡王之季子,樂安宣王之孫,大宗明元皇帝之曾孫也。
王鴨臉等十四人造像記,北齊 皇帝陛下。
青州勝福寺舍利塔下銘,隋 願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諸皇子孫等,並内外群官,爰及庶民,六道三塗,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升妙果。 《説文》: “帝, 諦也。 王天下之號也。 从丄朿聲。 , 古文帝。 古文諸丄字皆从一, 篆文皆从二。二, 古文上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 ” “帝”字之形,舊有象花蒂之形、象女性生殖器之形、象奈柴祭天之形、象草制偶像之形等諸説,而其依據皆不足信,其造字意圖尚待進一步研究。《甲骨文合集》21175之“帝”爲倒書,甲骨文中多見。 《説文》 “帝”字之釋,先言“諦也”,次言“王天下之號也”。前者爲聲訓,意在闡釋得名之由,所謂“諦也”,義爲“審諦”,即謹慎周密,此爲帝者必備之德。至於“王天下之號也”,亦即統治天下者的名號,而其具體所指,上古時代未必同於後世。卜辭之“帝”,指主宰風雨災祥及人間禍福之神明,而並非人世間“王天下”者。
帝★常◎常dì表意,甲骨文、金文象架起或束结木柴,以便燔烧祭祀天神,隶定为“帝”。本义表示天神。(一说象形,象花蒂形,本义为花蒂,是“蒂”的本字。)引申为万物的主宰、君主等。 【辨析】 以“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但声调和声母不同。dì:缔、谛、蒂∣tí:啼、蹄∣chì:啻。 帝dì象形字,一说像花蒂(见《常用汉字多功能字典》54页),似为“蒂”之本字;一说像燔柴祭天(见《细说汉字》199页),似为“褅”之本字;一说为会意字,由辛、巾合成,意为“拥有使用刑具权力的人”(《汉字字源》70页)。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ì 缔(缔造) 蒂(根深蒂固) 谛(谛听) 碲(一种非金属元素) tí 啼(啼笑皆非) 蹄(马蹄) 帝(dì)从二,古“上”字。朿聲。 【按】帝,甲骨文作,或説象古代祭祀的高臺,是“禘”的初文;或説象花蒂之形,是“蒂”的初文。指稱帝王,當是帝的假借義。 帝dì(9画)
*帝dì9画 巾部 (1) 神话和宗教称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 (2) 古代称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位|~制|皇~|汉武~。 (3) 帝国主义的简称:反~反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