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干禄字書碑
释义

干禄字書碑

文字學書。一卷。唐顏元孫編撰。漢字自隸、楷通行,草書變化後,舊時之形體筆畫漸為世人所生疏。是編以四聲隸字、二百六部,依韵編排八百零四字,每字分俗、通、正三體,并録不少世上所行簡化字。辨證頗詳,不僅於研究古今字書,校定典籍具有價值;且益於世人識字及書寫之規範。又是編為章奏、書啟、判狀、試卷而作,故曰 “干禄”(即求禄位)。貞元年間(78——804)成書。元孫侄顏真卿官浙江湖州時,嘗親為書寫,刻之於石,其傳遂廣。唐開成間(836——840),楊漢公於湖州重行摹刻勒石。南宋寳祐五年(1257),宇文時中復重摹刻石於四川成都。清姚安、陶珽《重校說郛》卷八十五、《青照堂叢書》卷三俱輯入。此書早傳入日本,刊刻版本有:寳永四年(1707)版、文化十四年(1817)官版、明治十三年 (1880)版等。


山徽墓志 (局部)


干禄字書碑


干禄字書碑 (局部)


唐刻石。顔真卿書。此係真卿伯父元孫所撰 《干禄字書》,將日常文字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定為正、通、俗三體。唐·大歷九年 (774) 真卿以正楷書之,勒石置于浙江湖州,書風雄厚雅健,沉着勁偉,豐腴開朗,為世所稱譽。然原本早佚。唐·開成四年 (839)楊漢公重刻之,置於湖州墨妙亭。南宋·紹興年間 (1131——1162),句詠刻於蜀中。 後寳年間 (1253——1258), 陳蘭孫據楊漢公摹本復重刻之,置於四川潼州府學,即所謂“蜀本”。清馬日璐又依此陳本翻刻。清王昶評“墨妙亭本”云: “碑字方整有法度,尚存魯公(顔真卿)遺意。”而今“墨妙亭本”已佚,惟“蜀本”傳世,缺乏顔真卿原書之神韵。如需研究顔書風尚,此本無甚價值;但因其内容有他碑所無者,在文字學上可以參稽,故乃喧傳于世。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