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 ) “底柱丞印”封泥,考古與文物2002年05期,秦 底柱丞印。
 元羽墓誌,北魏 分華紫萼,底流天景。
 張志相妻潘善利墓誌,隋 月沉山底。
 張壽墓誌,隋 底定始貢賨賝。
 峿臺銘,唐 半出水底。
 諸葛亮祠堂碑,唐 其底定南方也,不以力制,而取其心。
 佛頂尊勝陁儸尼經,唐 勃陁耶薄伽跋底。
 文鑒等造陁羅尼經幢,唐 莎訶娑羅遏羅濕弥珊珠姪底。 《説文》: “底,山居也。一曰下也。从广氐聲。”
底★常◎常
dǐ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为物体的最下边的部分,引申为基础、根源或内情、终点等。 *底·de8画 广部 同“的”(·de)。用在定语之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领属关系。这一用法流行于五四时期至20世纪40年代的书面语中: 作家~感情|我家~财产。 另见dǐ(80页)。
*底dǐ8画 广部 (1) 物体最下面的部分: ~层|海~|锅~|井~之蛙。 (2) 事情的根源或内情: ~细|交~|摸~|寻根究~。 (3) 留作根据的: ~本|~版|~稿|~账。 (4) (年和月的)末尾: 年~|月~。 (5) 花纹图案的衬托面: ~色|白~红花。 (6) 姓。 另见·de(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