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
1 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书・泰誓下》:「今商王 受,狎侮五常。」 孔颖达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2 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郑玄注:「五常,五行也。」 《云笈七签》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 3 谓仁、义、礼、智、信。
汉 董仲舒《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唐 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爲教,立中道以示於後,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 《水浒传》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4 即五伦。
明 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爲士君子者,正欲爲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爲御史而无一常。」 5 指三国 蜀 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 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爲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 黄滔《祭司勳孙郎中》:「刘家则三嘏扬芳,马氏则五常擅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