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 ) 甲骨文合集5976,殷 于 录。 按: 象吊囊濾水之形。
 甲骨文合集13375,殷 ……[壴]……壬其雨,不……中录[允]……辰亦……風。
 甲骨文合集27933,殷 ……录…… 按: 讀作“麓”。
 甲骨文合集29408,殷 叀 录先 。 按: 讀作“麓”。
 甲骨文合集33177,殷 ……滴北……九录。
 宰甫卣,殷周金文集成5395,殷 王來 (獸)自豆录。
 太保簋,殷周金文集成4140,西周早期 王伐录子𦔻(聖)。
 录簋,殷周金文集成3702,西周中期 录乍(作)文考乙公寶(尊)𣪕(簋)。

者鼎, 殷周金文集成2662, 西周中期 用妥(綏)𤠁(祓)录(禄)。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50, 西周中期 受余屯(純)魯通录(禄)永令(命) (眉) (壽)霝(令)冬(終)。
 頌壺蓋,殷周金文集成9732,西周晚期
(通)录(禄)永令(命)。
 頌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338,西周晚期
(通)录(禄)永令。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1,戰國 《梂(樛)木》之旹(時),則(以)丌(其)录(禄)也。
 曾侯乙墓5,戰國 录(緑)魚之韔, 屯貂 之聶, 三 貂與录魚之箙, 狐白之聶。 按: 讀作“緑”。 《説文》: “录,刻木录录也。象形。凡录之屬皆从录。” 構形不明。學者或認爲甲金文象吊著一個盛物之囊以濾水之形,爲“漉”字初文。戰國以後字形訛變,楚文字上加飾筆,下部簡化。本義待考。
录録★繁◎常★常

lù彔,象形,甲骨文、金文象井上辘轳打水之形,下边数点为外溢的水滴,本义为辘轳,旧时井上打水的工具。小篆1字形稍变,后作“录”。小篆2加偏旁金,隶定为“録”,形声,从金,录声,本义为金色,假借为记载,由此引申为记载言行事件的书籍或表册、采纳、用仪器记录(声音或图像)等。《简化字表》把“録”简作“录”,省略意符。 【辨析】 ❶“录”与“録”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录”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lù:禄、碌、渌、逯∣lǜ:绿、氯∣bō:剥。 ❸“录(録)”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箓(籙)。 录lù (甲) (金) “录”的说法很多。《说文》:“刻割也。”本义为削,剥离,剥脱,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似为“剥”之本字。有的说甲骨文为象形字,像井台上打水用的辘轳,辘轳加上一根绳,吊着一个桶,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往下滴。“辘轳”与之同音。(《细说汉字》348页)金文假借为“禄”,古人认为:得酒为福,得水为禄。所以“俸禄”,又叫薪水。有的说是会意字,甲骨文图为过滤、提取染料(“绿”与之有关)。(《汉字字源》503页)也有学者说图为钻木取火(“刻录”的“录”与之有关)“录录,为钻木之声。”(陈政《字源谈趣》88页)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ù 绿(绿林起义) 碌(忙碌) 禄(俸禄) 渌(清沏。“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逯(随意行走,与“遛”同) lǜ 绿(绿洲) 氯(氯气) bō 剥(剥削) 相关链接 “剥”,录、刀都有表意作用,可作会意字理解。甲骨文是形声字,左边为“卜”,读pu,表声,右表形,故“剥”与“扑”相通。“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小篆变“卜”为“录”,借形不借声,形变,声不变。
录 (lù)盧谷切。刻木录录也。 【按】“刻木录录”,雕刻木材麗廔嵌空的樣子。 *录(録)lù8画 彐部 (1) 记载;登记: ~音|记~|抄~|摘~。 (2) 选取;任用: ~取|收~|~用。 (3)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籍、文章: 语~|备忘~|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