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 甲骨文合集8139,殷 貞王不役在行。 按: 从人,與《説文》古文同。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45,戰國 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 按: 字从辵。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費不出民,役不干時。
長孫子澤墓誌,北魏 邢杲之伇,爲行臺郎。
元茂墓誌,北魏 于時同僚,實役務煩。
元賢墓誌,北齊 至於股肱名岳,羽毛上台,出鎮形勝,入贊心膂,乃生平常伇,故不復□矣。
陳叔毅修孔子廟碑,隋 奸雄竄伏,賦役平均。
崔暟妻王媛墓誌陰,唐 外無汗馬行役之勞,内無危言謇讍之節。
崔夷甫墓誌,唐 由是富人通於濁吏,僕役貧困,浸以爲常。
崔君妻李金墓誌,唐 家之百役,命先服其勞,恕而行之,故人歸厚。 《説文》:“役, 戍邊也。从殳从彳。 , 古文役从人。” 甲骨文从殳从人,可能是表示驅人以戍,《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或與此義相關。卜辭中作人名,又讀爲“疫”。 “役”、“役”二形後世都廣泛使用,除了“彳”與“亻”形近外,可能與字的本義也有關聯。
役★常◎常表意,甲骨文从人从殳,象手持棍棒类器械驱使人做事之形,《说文》古文字形稍变,小篆把人形改为彳,隶定为“役”。本义表示服劳役或兵役,引申为供驱使的人、差遣、战争、按规定需要出劳力的事、当兵的义务等。 役(yì)戍邊也。从殳,从彳。 役yì(7画)
【提示】右上是几,末笔不带钩,不要写成几。 *役yì7画 彳部 (1) 战争;战事: 战~。 (2) 当兵的义务: 现~|退~|预备~。 (3) 需要出劳力的事: 劳~|赋~。 (4) 驱使;使唤: ~使|奴~。 (5) 被使唤的人: 仆~|杂~|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