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鼎, 殷周金文集成2704, 西周早期
王姜易(賜)田三于待
按: 待, 地名。

居延新簡EPF22.547,西漢
歸莫當,還待至明不到。

肥致碑,東漢
漢故掖庭待詔,君諱致,字萇華,梁縣人也。

徐義墓誌陽,晉
見會處上,待禮若賓。

元侔墓誌陽,北魏
寬柔恩厚,審待如靜。

竇泰墓誌,北齊
藏器有待,乘風撫運。

郭達墓誌,隋
但以心無馳競,不待著鞭; 意捨徒勞,忻於棄職。

李元墓誌,隋
齊開府儀同叱列長叉,坐樹論功,盛開幕府,虚襟待士,側席恩人。

元鍾墓誌,隋
歲時不待,存亡易分。樹寒朝日,臺縈夜雲。

陳叔毅修孔子廟碑,隋
於此周公餘化,唯待一變之期;夫子遺風,自爲百王之則。

高元珪墓誌,唐
太子率更承翰林院待詔顧誠奢書。

蓋暢墓誌,唐
顯慶四年,奉勑待制弘文館。
《説文》: “待,竢也。从彳寺聲。”
“竢” (一作“俟”)與 “待”音近義同。《段注》云: “今人易其語曰等。” 《左傳·隱公元年》: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楚簡假 “”或 “寺”爲 “待”。 郭店楚簡 《性自命出》: “凡人唯(雖)又(有)眚(性), 心亡奠志, (待)勿(物)而句(後)(作), (待)兑(悦)而句(後)行, (待)習而句(後)奠。”上博簡本《性情論》 “(待)兑(悦)”、“(待)習”之“(待)”作“寺”。

★常◎常


形声,从彳,寺声,本义读dài,等候,引申为对待、招待、将要等;又读dāi,引申为停留(也作“呆”)。

(dài)

竢也。
【按】竢,音sì,等待。

金文;dài

[彳(示動符) + 寺(聲符)→待(《説文》:“待,竢也。從彳,寺聲。”待,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如果知道不合理,馬上取消好了,何必硬要等到明年呢?)
[清] 錢鶴灘《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荒廢〉。”
[清] 曹雪芹《红楼夢》(第六回):“他們家的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倒不拿大。”

(9画)
❶dāi
❷dài

【提示】寺,上边是土,上横短、下横长,不要错写成上横长、下横短的士; 下边的寸,末笔是侧点,不是提。

*dāi

9画 彳部 〈口〉 停留: ~不住|~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另见dài(71页)。


*dài

9画 彳部 
(1) 等;等候: ~命|期~|整装~发|迫不及~。
(2) 欢迎客人并给以礼遇: ~客|招~。
(3) 对人或事物采取某种态度和行为: ~遇|优~|亏~|虐~。
(4) 需要: 自不~言。
(5) 要;打算: ~说不说。
 另见dāi(70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