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徒徙 古典的乌兰牧骑式
释义

徒徙 古典的乌兰牧骑式

(甲)


脚印,是人类前行留下具有审美意义的痕迹。“徒”、“徙” 所呈现的人脚印象,分明是历史车轮碾出的深辙,至今人们依稀看到了中华民族祖先前行的背影。
脚印,特别是人的脚印,是人类前行留下的痕迹。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与生活空间里,曾经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流动不定的迁徙生活,特别是在母系族落群居的渔猎采集时期,这种聚居群体跋涉迁徙(今人称“挪窝”)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她们在广袤的生态空间,过着古典式的 “乌兰牧骑” [注] 的生活。
汉字中的陟降、步涉、出落、客各等等,都是用人脚形状参与构成的,它往往用 “脚”把个字理标示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徒、徙两个字,都是用 “脚印” 构成的,于是,它反映的就是人的徒涉迁徙的生活。


甲骨文的“徒”,是个形声兼会意字。从“止”,从“土”,从土旁两个小点。“止”,是人的一只向上的左脚形象; “土” 下缺一横画是 “土” 离开了地面,土旁的两个小点是动感状态的标示。全字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 由于疾速走动,脚尖上的尘土在飞扬。殷墟卜辞用作步行,如 “子商徒基方。” 是说子商这个人步行到基方国。
金文的 “徒”,将土旁两个小点变作 “彳” (音翅,甲骨文时是道路的象形字,楷书为人的左脚的标意,是汉字中用作动词字的组字部件),将原甲骨文具有象形韵味的 “土” 隶变为具有文字韵味的 “土”,“止” 也是隶变的结果,仍为形声兼会意字。小篆的 “徒”,从“辶”,从“土”,为形声字。楷书的“徒”,从“彳”,从“土”,从 “止”,为形声字(非从 “彳”,从 “走”)。
“徒” 的本义是人快速步行,《易经·贲卦》: “舍车而徒。” 是说不乘车子而快步行走。范晔《后汉书·邓禹传论》: “邓公赢粮徒步,触纷乱而赴光武。”班固《汉书·公孙弘传》: “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这里的 “徒步”,表述的是它的本意。从本意引申的有如下义项:
(1)步兵。《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 如徒兵。
(2)步行。《论语·先进》: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3)跟随。前头行走,后边随有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如党徒,信徒,学徒,门徒等。
(4)由步行又引申指被罚服劳役或被流放的人。桓玄《讨元显檄》: “驱逐徒拨,死叛殆尽。”
(5)由被罚服役又引申为刑罚名。徒刑,古代五刑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五刑》: “国初立法以来,有笞、杖、徒、流、死之制。” 故徒刑是今司法的常用述语。
(6)由步行无所凭借,又引申出形容空、只有、仅仅等意。《孟子·离娄上》: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孔雀东南飞》: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这里的“徒”均具有空白、徒然、只有、仅仅等意域。如成语徒有虚名、徒劳无益、徒手空拳、家徒四壁、徒托空言等。
(7)古代平民出行无车,故以徒为平民与众人的代称,《后汉书·仲长统传》: “豪人之家,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说文》: “徒,步行也。从辶,土声。”
“徒” 是标示人的动感状态的字,如果说它的意境一般是人的单独行为的话,那么,“徙”就不同了。“徙”则是标示人的群体、整体挪动的用字。
甲骨文的 “徙”,从 “彳”,从 “止”、“止”,为会意字。“彳” 是道路的标意,“止” 是人的左脚的标意,两只左脚一前一后(与“步”有别),朝一个方向前行。“徙” 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 路上留有许多人的脚印或许多人在路上行走。
金文的“徙”,从“彳”,从“步”,为会意字。“彳”是道路的标意,两只一左一右的黑脚,正迈着步子在大路上行走。可是,徙的 “众多人在路上行走” 的寓意却断然失却。小篆的 “徙”,讹作从 “辶”,从 “止”; 楷书的 “徙”,终于返回到甲骨文的字形,从 “彳” 从“止”、“止”。
《说文》: “徙,移也。从辶,止声。”许慎析形有误,释义也欠确切。
“徙” 的本意是许多人在路上行走。引申有迁移之意。《史记·秦始皇本纪》: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由于“徙”有挪动、移动、变迁、易位等含意,因此便演绎与产生出许多新的双音和多音词组:
徙木,说的是战国时代秦国商鞅变法的故事。变法初鞅恐民不信,乃先在咸阳国都南门立三丈之木,募民能挪至北门者赐十金。民众有疑虑,不敢挪动。鞅又下令,能挪者赐五十金。后有一人徙之,即赐五十金,以示说到做到,取信于民。于是颁布新法,令行于民。唐代刘禹锡总结说: “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
徙宅,传说孟子年幼时,邻里环境不好,他的母亲曾三次迁居,才使他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后来,徙宅为母教的通称,诗文中也常以此为典,元代藤安上《有怀》就有: “三徙终蒙黄卷力,百年不假白头亲” 的诗句。
徙宅忘妻,是古代寓言,说的是一个人乔迁新居,却忘了携带自己的妻子。出自《孔子家语·贤居》,哀公问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有诸?”后用来比喻办事荒唐粗心,致力于次要方面而忽略了主要方面。
还有迁徙,搬迁、转移等意,贾谊《过秦论》: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因此把犯人流放到边远之地服役称徙边;迁地居住,改变籍贯者称徙贯。
“徙”的本意是许多人在路上行走。因此,凡用“徙”所组成的汉字,都与鞋和走路有关:
漇(音细): 露珠将鞋衣浸湿。《楚辞·招隐士》:“淒淒兮漇漇。” 注: “淒淒漇漇,毛衣若濡也。”
蓰(音细): 五倍为蓰。大步行走,跨越摇摆,鞋与跨度之比。《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
蹝(音细): 草鞋。《孟子·尽心》上: “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
𫅥(音尸): 古时一种无后跟的鞋(相当于今时的拖鞋)。
屣(音细): 穿鞋而不拔上鞋跟,形容行走急遽,《后汉书·王符传》:皇甫规素闻符名 “衣不及带,屣履出迎。”
簁(音细): 走起路来摆动的样子,韩愈诗句: “宿云寒不卷,春雪坠如簁。”
如果说“陟”、“降”是人类使用双脚在空间上下两极纵向活动的话,那么 “徒”、徙 “就是人类使用双脚在空间前后左右面向四极捭阖伸屈的标意。一般认为,汉字是殷商时代发展起来的,而商族这一古老的优秀民族,应该说对” 徒 “、徙” 是有特殊感触的。商族祖先在四千多年以前,发源于华山之阳的今陕西商洛一带,后沿洛河迁居中原不说,从祖先契到商汤,其族落群体就有八次大规模徒涉与迁徙的经历。就是商汤建立商王朝以后,也有过五次迁徙的历史。商族前后共十三次的徒涉迁徙,说明那时候它们是依渔猎游牧为生活基础的。“人挪一步活”,徒涉迁徙是对自然生活环境的积极选择,然而物竞天择,自然又选择了商族,使得它独有物华而终王天下。
脚印,是人类前行留下具有审美意义的痕迹。“徒”、“徙”所呈现的人脚印象,分明是历史车轮碾出的深辙,至今人们依稀看到了中华民族祖先前行的背影。
这里试拟两字的字谜,但谜面含意与字里含意万水千山,相去甚远,需徒涉屣履方以详猜:

爱情之路。蜜月之旅。


分别打两个字的构形。答案在本篇找。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