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51, 西周中期 上帝降(懿)德大𤲀(屏)。
班簋,殷周金文集成4341,西周中期 隹(唯)苟(敬)德,亡逌(攸)違。
井人𡚬鐘, 殷周金文集成109, 西周晚期 穆穆秉德。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皇天引猒(厭)氒德。
虢叔旅鐘,殷周金文集成239,西周晚期 穆穆秉元朙(明)德。
蔡姞簋,殷周金文集成4198,西周晚期 尹弔(叔)用妥(綏)多福于皇考德尹。
史頌鼎,殷周金文集成2787,西周晚期 王才(在)宗周, 令史頌德𩵴(蘇)。
秦公鐘(一),殷周金文集成262,春秋早期 翼受朙(明)德。
漢印文字徵 德矦邑丞。
漢印文字徵 復德左尉。
冀州從事馮君碑,東漢 從事秉德,如玉如瑩。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咸位南面,競德國家。
賈充妻郭槐柩記,晉 父城陽大守,諱配,字仲南,德邁當時。
元謐妃馮會墓誌,北魏 婉娩既閑,敏斯四德。
于祚妻和醜仁墓誌,北魏 師氏之訓,昭晰閨庭; 媛德之隆,儀形邦國。
叔孫協墓誌,北魏 其考德茂蘭松,志真鏡玉,特除平東大將軍、黄龍將。
高妙儀墓誌,北周 四德六行,海内稱之。
任軌墓誌,隋 并當世指南,一時規矩,家風不墜,仁德所歸。
李元墓誌,隋 夫人南陽鄧氏,有容有德,言告言歸,荆水共流,松羅並茂。
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隋 四德六行之美,乃照灼於丹青;埋羊候日之奇,寔揮被於緗篆。
元範妻鄭令妃墓誌,隋 德爲女師,儀成世範。
王君妻成公氏墓誌,隋 髫年始暨,女德已彰,娠月未充,母儀先著。
史思禮墓誌,唐 代不絶賢,門休厥德。
盧行毅墓誌,唐 詩云: 無忝爾祖,聿脩厥德。
張喬墓誌,隋 邁德何深,誕玆令望。
段瑋墓誌,唐 庶期德水澄華,長清萬頃。 《説文》: “德,升也。从彳惪聲。” 甲骨文 “徝”,金文、楚簡文 “惪”,均爲 “德”字古形。 徝,从彳,直聲; 也有人認爲是从彳从直(目視懸錘以取直)會意。卜辭中是循行察視義。 金文用同“德”, 如西周辛鼎 “氒家(雍)(德)”。 惪, 又見於《説文》心部: “外得於人, 内得於己也。 从直从心。 , 古文。”有 “悳、 㥁、 𢛳”等異寫。 該字戰國多見, 多用同 “德” (也有其他用法), 如令狐君嗣子壺 “承受屯(純)𢛳”, 𧊒壺 “先王之𢛳弗可復(得)”。 後世更直接將其視爲 “德”之或體。 “德”形係在 “徝”上增形符 “心”而成,西周金文多有; 史頌鼎 “德”字則在 “徝”上增形旁 “言”。漢魏以降,字形雖有變化,或者同一時代多字形並存,“德”的 “道德、德行”一義卻是基本一致,且沿用至今。最終 “德”也確立爲標準字形。 魏晉以下,“德”字時見雙人旁寫成單人旁用例。其實,觀以下所録彳部字可知,彳旁寫成亻旁,不屬偶發現象。
德悳★异◎异★常◎常dé金文1、小篆1表意,从直从心,直(甲骨文、金文象目视悬锤以取直之形)为仔细看,表示修养而有得于心。(一说从心从直,表示内心正直。)隶定为“悳”。本义为道德、品行。金文2、小篆2形声,从彳,悳声,隶定为“德”。本义为升、登,假借为道德、品行等,与“悳”同,由此引申为节操。依照好的道德、品行做事而施于人就是恩德、恩惠,故又引申为恩惠等。《异体字表》以“悳”为异体字。 德惪dé(15画)
【提示】𢛳, 中间有一横, 不要丢掉; 心,第二笔宋体是竖弯钩,楷体是卧钩。 *德〔惪〕dé15画 彳部 (1) 品质;品行: ~育|公~|~才兼备|~高望重。 (2) 心意;信念: 同心同~|离心离~。 (3) 恩惠: 恩~|以怨报~|感恩戴~。 (4) 德国: ~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