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 詛楚文,戰國 張矜㥉怒。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42,戰國至秦 不時怒。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怒而歸之。
 張家山漢簡·引書107,西漢 以其喜怒之不和也。
 居延新簡EPF22.26,西漢 汝負我錢八萬,欲持器物,怒。
 漢印文字徵 矦怒私印。
 巴郡太守樊敏碑,東漢 喜怒作律。
 張盧墓誌,北魏 帝怒興師。
 田光山妻李氏墓誌,隋 斷機方怒。
 王公素墓誌,唐 聖皇嚇怒。 《説文》: “怒,恚也。从心奴聲。” 戰國楚簡或假“恕”爲“怒”, 參本卷“恕”字。亦假“ ”作“怒”: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4,戰國 未智(知)牝戊(牡)之合然 (怒)。 按: 从 。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2,戰國 憙(喜) (怒)𢙇(哀)悲之 (氣),眚(性)也。
怒★常◎常
nù形声,从心,奴声,本义为生气、发怒,引申为气势盛大。 怒nù(9画)
  【提示】女,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横与撇相接,撇、横均不出头。心,第二笔宋体是竖弯钩,楷体是卧钩。 *怒nù9画 心部 (1) 气势强盛;猛烈: ~潮|~涛|狂风~号(háo)|鲜花~放。 (2) 愤怒;生气: ~火|恼~|~发冲冠|~不可遏。 (3) 怒族,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