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 ) 中山王 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𢖶(恐)隕社稷之光。 按: 从工聲,與《説文》古文同。
 九店楚簡·六二一號墓竹簡13,戰國 𢖶(恐)懼……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26,戰國 𢖶(恐)怠(貽)𫊟(吾)子 (羞)。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51,戰國至秦 譽適(敵)以恐眾心者。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子恐兵之環之。
 銀雀山漢墓竹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846,西漢 恐處 (藏)之空 (漏)。
 張家山漢簡·蓋廬13,西漢 軍恐疏遂。
 居延新簡EPT6.13,西漢 ……惶恐,宿衛不敢失實。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誠惶誠恐。
 筆陣圖,晉 或恐風爥掩及。
 元馗墓誌,北魏 恐金芳之永墜。
 爾朱襲墓誌,北魏 但恐其勇於授命。 按: 右上訛从口。
 侯愔墓誌,北魏 恐泉壤丕變。
 源磨耶壙誌,東魏 但恐年嵗久遠,懼從陵谷。
 寳泰妻婁黑女墓誌,北齊 恐陵移谷换。
 皇甫深墓誌,隋 將恐山移海運。
 楊居墓誌,隋 恐欹天易動,側地難維。
 袁從章墓誌,後晉 必恐便歸兜率,不入幽冥。
 那提墓誌,唐 恐陵谷變遷。 《説文》:“恐,懼也。从心𢀜聲。 ,古文。” 戰國楚簡及金文从工,與《説文》古文同。魏晉以後碑刻文字中右上之“凡”常訛作“口”。
恐★常◎常
kǒnɡ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为畏惧、心中慌张不安,引申为威吓(使害怕)、副词(表示担心或揣测,相当于“恐怕”“大概”)等。 【辨析】 恐/惧/畏 “恐”和“惧”都表示害怕,常连用。这两个字的区别在于:前者程度较重,含有惶恐不安的意思;后者程度较轻,含有警惕自戒的意思。“畏”也表示害怕,侧重指心里感到威胁和压迫。 恐 金文; 篆kǒng[鞏(聲意符)+心(意符)→恐(《説文》:“恐,懼也。從心,巩聲。”刑斧即將砍去雙手,心中十分害怕〈恐怕〉,畏懼〈恐懼〉。)] [春秋] 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侯曰:室如縣(懸)罄(中空,表示無一物),野無青草,何恃(依靠什麼)而不恐?” [唐] 賈島《暮過山村》:“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恐kǒng(10画)
  【提示】工,位于字左时,末笔横改提。心,第二笔宋体是竖弯钩,楷体是卧钩。 *恐kǒng10画 心部 (1) 畏惧;害怕: ~怖|~慌|~惧|有恃无~。 (2) 恫吓,使害怕: ~吓(hè)。 (3) 表示疑虑或猜测: ~怕|~难如愿|实~有负重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