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 )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晚期 隹(唯)司馬賙訢(齗)詻(諤)戰(僤)㣽(怒)。 按:省从女,與《説文》古文同。銘文中讀作“怒”。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二25,戰國 㣽(怒)生於惡。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内之6,戰國 甚才(哉)! 𫊟(吾)不澫(勵), 二三子不諦(責)㣽(怒)寡人, 至於弁(變)日飤(食)。
 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甲篇,西漢 五日母㣽(恕)出門。
 泰山都尉孔宙碑陽,東漢 躬忠恕以及人。
 宗欣墓誌,東魏 愛物侔於武城,慈恕有踰蒲□。
 楊吴生墓誌,唐 慈恵忠恕。 《説文》: “恕, 仁也。 从心如聲。 , 古文省。” 戰國文字與漢代馬王堆帛書均从女聲。東漢以後實物文字始从如聲。
恕★常◎常
shù形声,从心,如声,本义为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引申为原谅、体谅、请对方不要计较等。 恕*shù(10画)
  【提示】女,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横与撇相接,撇、横均不出头。心,第二笔宋体是竖弯钩,楷体是卧钩。 *恕shù10画 心部 (1) 仁爱;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儒家的伦理道德之一: ~道|忠~。 (2) 原谅,不计较: ~罪|宽~|饶~|情不可~。 (3) 客套话,请对方予以原谅: ~不接待|~我冒昧|~难从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