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 ) 中山王 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猶粯(迷)惑於子之而𨑑(亡)其邦。
 古璽彙編1255,戰國 黄惑。
 古陶文孴録10.2,戰國 匋惑。
 包山楚簡·文書57,戰國 俈䐘之司 (敗)周惑受 (幾)。
 郭店楚墓竹簡·魯穆公問子思4,戰國
(寡)人惑安(焉)。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20,戰國 思(使)毋 (惑)。 按: 从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7,戰國 惑(宥) (過) (赦)辠(罪)。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6,戰國 弗㱃(飲)弗飤(食), 勿(物)斯可惑,頪(類)獸非鼠。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孔子見季𧻚子27, 戰國 求之於中, 此 (以)不𢠝(惑),而民道(導)之。 按: 从國聲。或體。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弟子問16,戰國 多𦖞(聞)則 (惑)。 按: 从見。或體。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32背,戰國至秦 人毋(無)故而鬼惑之。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多則惑。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上用□□而民不麋(迷)惑。 按: 左右結構。
 舊館壇碑,南朝梁 玉鄉惑□壑自移。
 元子直墓誌,北魏 福極蔘荖,惑壽惑夭。
 邑義七十人等造像記,北齊 唯□逕惑。
 劉通墓誌,唐 靈鍳豈惑。
 盧公則墓誌,唐 覩斯事惑。
 韋塤墓誌,唐 君無嬖僕妾媵之惑。 《説文》: “惑,亂也。从心或聲。” 上博簡或从見,或从國聲。
惑★常◎常
huò形声,从心,或声,本义为迷乱,心里不明白,引申为欺骗,使人迷乱而不明白。 惑 金文; 篆huò[心(意符)+或(聲意符)→惑(《説文》:“惑,亂也。從心,或聲。”惑,心疑不定,不明白對還是不對:疑惑。)] [春秋] 左丘明《左傳·昭公元年》:“非鬼非食,惑以喪志。”(疾病之生不是由於鬼神,也不是由於飲食,而是迷惑於女色,喪失了心志。即今之所言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 [西漢]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三個君主到死都没有覺悟。注:三主,指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嬰。) 《論語·爲政》:“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對事不迷惑。) [唐] 韓愈《師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惑huò12画 心部 (1) 迷乱;搞不明白: 疑~|困~|惶~|大~不解。 (2) 使迷惑;欺骗,蒙蔽: 诱~|~人耳目|蛊~人心|妖言~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