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一] “美” 字体现了我国古代以 “味” 为 “美” 的审美取向
释义

[一] “美” 字体现了我国古代以 “味” 为 “美” 的审美取向

中国古代以 “味”为 “美”的思想,首先由许慎 《说文解字·羊部》: “美,甘也”的解释中提出,后世学者大都赞同这种说法。清代文字学大师段玉裁说: “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34]他认为“甘”既是五味之一的 “甘”,也指可人之口的所有滋味。清人王筠也解释说: “羊大则肥美。许 (慎)意盖主羞 (馐)字从羊而言 ……凡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膳主,故字不从牛马等字而从羊也。”[35]由此可见,无论是段玉裁、王筠还是后来的其他学者,他们在将 “美”释为 “甘”这一点上与许慎、徐铉的说解是一致的。
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除解说 “美,甘也……”外,还强调了一条 “美与善同意。”所谓 “美与善同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说明美的事物起初是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人类来说是好东西,是可亲的对象。羊不仅 “主给膳”可以充作食物,而且羊的性格温顺,是一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特别是羊身上有些形式特征,如羊角的对称、毛的卷曲都富有装饰趣味。在甲骨文中的 “羊”字,洗练地表现出羊的头部特征,从羊角上表现出一种对称美,不少甲骨文中羊字的写法,就是一些图案化的美丽的羊头。另一方面,把 “善”当作其初文 “膳”字来理解,也就是说,“美”即 “膳”。“善”字从羊,亦与饮食有关。《周礼》 中说: “善夫,掌王之饮食善羞。”这里 “善夫”即 “膳夫”也。“膳”,《说文解字》释为 “具食也。”具食即供食。“膳夫”所供之食,应是善食、美食。《周礼·天官》: “膳之言善也。今之美物曰珍膳。” “美”既是 “善”,而 “善”与膳、饍等美食相通,则 “美”亦是一种味,一种满足口舌之欲的美味,或者说是体验美味是的一种心理感受。
“味”在 《说文解字·口部》 中释为: “滋味也,从口未声。”而 “滋味”即 “美味”,《吕氏春秋·适音》 : “口之情欲滋味”。高诱注: “滋味、美味。”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在把 “美”释为 “甘、美味”这点上是共通的,凡给人带来味觉满足与享受的对象,古人均以 “美”指称之,解释之。古代学者把 “味”、“美”通释,以 “味”为“美”的思想大量存在于古代文化典籍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以 “味”为 “美”这种审美取向的趋向。《孟子·尽心下》 中说: “脍炙与羊枣孰美”,这个 “美”字就体现了 “甘也”的滋味美。《孟子·告子上》: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 (嗜) 焉; 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尤其揭示了中国古代以味觉美比况义理美,以美为一切快适对象的民族特色[36]。《荀子·王霸》 中明言: “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 《礼记·郊特牲》也说: “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这里明确以 “美”形容和指称味,将 “美”与 “味”联系起来。王充 《论衡·自纪》说: “有美味于斯,俗人不嗜,狄牙甘食。”张怀瓘 《书断》 : “食以五味为美”……如此等等。这些论述都充分说明一条,在中国古代关于美的认识中,美与味是密不可分、可以相互指代的。味就是美,美就是味。以美指味,或以味指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大特色。正如李泽厚指出的: “在中国,‘美’ 这个字……是同味觉的快感联系在一起的。” “ ‘美’ 是味道好吃的意思。‘美’与 ‘甘’ 是一回事。《说文解字》释 ‘甘’ 云: ‘甘美也,从口合一。’ 虽然是汉人的说法,但保存了很古的以味为美的观念。”[37]藏克和在 《汉语文字与审美心理》 中通过大量文字考证揭示说: “在古代人看来,将 ‘美’ 字的渊源义理为 ‘盛大’ ,自然就可以将‘甘味’ 即与饮食味觉的感觉统一起来考虑……” “我国古代人审美价值判断活动滥觞与饮食有密切的联系。”[38]因此,我国古代以 “味”为 “美”这一审美取向既是有据可考又是符合实际的。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