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古文字的創意幾千年來,人類有幾種獨立發展的古老文字體系。其中最著名的為埃及的聖書體、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以及中國的漢字。它們基本上都是以圖畫的表意符號為主體的文字體系。今天,其他的古老文字體系或已湮沒,或為拼音文字所取代。只有中國的漢字仍然保存其圖畫表意的特徵,沒有演變到拼音的系統。雖然一般人無法從筆劃了解一字的原來創意,但文字學家可以綜合古代字形與字義而追溯其創意。這種特性給予有志探索古代中國文化者很大的方便。 世界各古老文明的表意文字,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其時的社會。因為這些文字的圖畫性很重,不但告訴我們那時存在的動植物、使用的器物,也往往可以讓我們窺見創造文字時的構想以及借以表達意義的事物。在追溯一個字的演變過程時,有時也可以看出一些古代器物的使用情況、風俗習慣、重要社會制度或工藝演進的跡象,比如葬儀,考古的發掘只能告訴我們其埋葬的姿勢、隨葬器物的種類及數量等靜態的信息,但通過文字的表現,卻可以啟示我們其動態的演化過程。筆者也曾經借助古代字形,探討中國古代喪儀的演化過程。由打殺老人演進到遺棄老人,再演進到死後丢棄深谷,讓野獸代人執行放血釋放靈魂的儀式,然後是象徵性破壞屍體,在屍體上刺花紋,棺內舖設透雕的墊板,撒紅色的礦物,終於以紅色的棺材入殮。其中好幾個過程都有文字反映,見拙作《中國古代社會》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第十三章。 西洋的早期文字,偏重以音節表達語言,表意的字比漢字少得多,相對的可資利用以探索古代社會動態的資料就比中國少。中國由於語言的主體是單音節 ,為了避免同音詞之間的混淆,就想盡辦法通過圖像表達抽象的概念,多利用生活的經驗和聯想以創造文字。不但表意字數量多,用以造字的情境也遍及各領域。筆者的 《中國古代社會》,就是以古文字配合考古、民俗等訊息,介紹古人生活的各種樣態。以下略舉一些例子: 文(字1),紋身習俗 ( )。源自喪葬的放血釋魂儀式。古代葬儀要打殺老人以釋放靈魂去投生,後來逐漸演變為在屍體上刺紋,並埋於土中。 吝(字224)以被紋身之人與土坑構形 ( ), 可能表達嘆惜其違背棒殺老人的古俗 (或不能置於棺內床上入葬,只能埋屍於坑)。 郭店楚簡的 《老子》與銅器銘文, 鄰(字255) 【 , 五家為鄰。 从邑,㷠聲】作一個被紋身之人與二方形之坑狀( )。 古代的墓葬區都是矩形的土坑而規整地比鄰安排,故以表達比鄰而次之狀況。可能由於損壞或缺筆的原因,六朝時候的墓碑有幾個就訛變成兩口。 郭(字7), 表現城牆上的城樓建築 ( )。 平面為圓形的城是早於四千年前的形式。 廌(字23), 作高大的羚羊類動物形 ( )。 薦(字24), 以解廌(獬豸)所吃的草料是編織席子的好材料表意 ( )。 灋、法(字25), 古代傳說解廌會以角牴觸罪人而有助於判案 ( )。 羈(字26), 作解廌的雙角被繩索縛住之狀 ( ), 甲骨文使用以為驛站之設施, 很可能古代以之拉車。 慶(字251), 以解廌與心組成 ( )。 解廌的心臟可能被認為是美食或有藥效,故獲得時可資慶祝。今日解廌已在中國滅絕,變為神話動物,代表司法的威權。但現今越南猶有存者,名如沙拉,是種大型的熱帶動物。商代卜辭曾有用黃廌燎祭的記錄 (《合》5658),旁證古代氣候較今日暖和。 彔(字27), 作汲水轆轤的形象 ( )。 知使用之以汲水, 方便工作進行。 履(字33),作高級貴族穿鞋之狀 ( )。 強調貴族身份, 知其發明乃出自禮儀所需,為了脫鞋而以乾淨的赤足進入神聖的廟堂以保持地面的潔淨。

秋(字50), 以蝗蟲或以火燒烤蝗蟲表達其出現的秋季 ( )。商代一年有春秋二季,蝗蟲在夏末秋初為害農作物。推知秋季包括夏季,而春季包括冬季。四季的順位與後世不同。 則(字68), 以鼎與刀組合 ( )。 鑄造銅鼎需要高銅低錫的合金成分以求得到金紅的顏色,有助於祭祀陳列時的觀瞻。鑄造銅刀需要近二成的高錫成分才能銳利而耐磨。鑄造銅器時要遵循各自的合金法則,才能生產好的鑄件。表現商代正確的合金知識。 來(字108), 作一株麥子之形 ( )。 來在甲骨文有二義, 小麥是本義,往來是假借義。西周以前在中原地區尚不見小麥實物出土,有可能往來的意義源自它是外來的穀物。 享(字109), 作高出地面的夯土臺基上的建築物形 ( )。 使用為祭享之意義,知高建築物為享祭鬼神之所在,非一般家居。 祖(字122), 作男性器形 ( )。 用以表達兩代以前的男性祖先,表明當時已知生育原因來自男子,非受自然界事物所感受,是進入父系社會才有的知識。 夫(字142), 作一大人頭上插一支束髮之笄形 ( )。 妻(字256)【 , 婦與己齊者也。 从女从中从又。 又, 持事妻職也。 屮聲。 古文妻从肖女。肖,古文貴字】作一位婦人用手整理頭髮之狀。古代成年男性頭上插一支髮笄,已嫁婦女則開始結髮也插上髮笄,反映古代成年人的習俗,也與商墓出土骨笄之多相呼應。 次(字147), 作一人張口噴出液體之狀 ( )。 反映古代飲食禮節,吃飯時說話以致濺出渣餘為不敬的次級行為,故有食不語之禮儀。 旁(字148), 以耕犁和犁壁組合 ( )。 裝有犁壁的犁, 可連續前進,將挖掘起的土塊推向兩旁,為拉犁才有的裝置。旁證商代牛耕技術。 災(字157), 作水患、火燒、兵戈等災難之狀 ( ), 商代的字形由早期的水、火災變為後期的兵災,表明已進入經常爭戰的多階層社會。 器(字173), 以一犬與四口構形 ( )。 犬能連續吠叫有如多張嘴巴,才有所器用。知商代已用狗看家以防外人,生活方式為農業而非田獵。 復(字179), 作以腳踏鼓風橐之踏板, 反復鼓風之狀( )。 知使用鼓風的橐鼓風以幫助燃燒。由字形印證出土物的鼓風管,其連接煉爐一端的管徑較尖細。 曹(字196), 作槽上有兩袋子之狀 ( )。 為大規模濾酒作業的景象,印證商人喜好飲酒的習慣。 家(字249), 作有屋簷之養豬場所 ( )。 為保護閹割後之豬仔不受風寒及便利收集水肥,習慣地把豬飼養在屋簷下,與家居相鄰。與在戶外露天飼養的牛羊馬之牢廄的構造不同。 圂(字257)【 , 豕廁也。从口。象豕在口中也。會意】,甲骨文有作二豬在有屋頂的豬圈中,也說明因其排泄物與人一樣,都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故飼養於家中,鄰近廁所。 吉(字258)【 , 善也。 从士口】作型範於深坑之中。 型範於澆灌銅溶液之後,若置於熱空氣中使散熱慢而冷卻時間延長,金屬便有充分時間整合,可使鑄件精良,故有良善之意。它反映一種文獻沒有記載且考古不能確證的古代科學知識。 昔(字259) 【 ,乾肉也。 从殘肉, 日以晞之。 與俎同意。 ,籀文从肉】的構形是大水與日子,表達大水為患的日子已是往昔之事,知商代晚期的水患已不嚴重,故才用以表達過去的日子。

𤏻、燮(字260) 【 , 大孰也。 从又持炎辛。 辛者, 物孰味也】【 ,和也。 从言又, 炎聲。 讀若溼。 , 籀文燮从羊】作手持竹筒於火上燒烤之狀。辛和言的部分都是竹筒的類化,《說文》給予燮、燮兩字的字義,一為本義,一為假借義。它是種久已不行的燒飯方式,以前高山族常於外出打獵時行之,今日東南亞仍存此習俗。 為(字261)【 , 母猴也。 其為禽好爪, 下腹為母猴形。 王育曰,爪象形也。 , 古文為, 象兩母猴相對形】作手牽象鼻, 引導之使工作。知商代已知馴象以從事笨重的工作。大象是種熱帶動物,今已南移,不在中國境內生存,旁證古代氣候較今日溫暖。 出(字262)【 ,進也。 象艸木益茲上出達也。 凡出之屬皆从出】、各(字263)【 , 異詞也。 从口夂。 夂者有行而止之, 不相聽意】作以足出、入半地下式穴居,表達外出與來臨之意。反映古代華北住家情況。 雖然古代華北以半地下穴居為主,但已有二層樓的建築物。甲骨文有一享(字109)在一享之上( ),表現在階梯式夯土臺基上的二層高樓 (代表多層),可能即後來的臺字。京(字264)【 , 人所為絕高丘也。 从高省,| 象高形。 凡京之屬皆从京】作建在干欄上之建築物形,為華南適應濕熱氣候的家居,它比一般地面上的建築物高,為京城才見的高大建築物,並不是土堆的高丘形象。甲骨文也有一字作一享在一京之上( ) ( ),表現在干欄式建築物上的多層建築物形,可能即後來的樓字。金文此字可能假借為从婁聲的數。

微(字265) 【 , 隱行也。 从彳, 𢼸聲。 春秋傳曰: 白公其徒微之】 【 , 眇也。 从人从攴, 豈省聲】作手持利器打殺病弱或視覺不佳的老人狀。印證遠古流血釋魂,希望再生的死亡儀式。 粦(字266)【 , 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粦。 粦, 鬼火也。 从炎舛】作一人身上塗有夜間能發光之顏料,為巫者扮鬼之材料; 魅(字212)作戴有鬼面具而身上塗磷光的老精怪之形。腐朽骨頭中的磷,經過多年才會移到表面而飄浮於空中,故為老朽之骨頭才有的現象。都反映古代對磷礦物的知識。 戲(字267)【 , 三軍之偏也。 一曰, 兵也。 从戈, 䖒聲】以兵戈戲弄高踞矮凳上之老虎的遊戲表意,推知當時已有類似漢代東海黃公的娛樂性節目。

奇(字268)【 ,異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作一人騎在動物之上之狀,引申為奇數。印證商代已知跨騎於牛馬背上之技術,非遲至東周時代才有。良渚文化的玉器已有騎於動物背上的圖紋。 朕(字269)【 , 我也。 闕】作雙手持器具彌補舟船之木板間的隙縫(可能用生漆),故有隙縫的意義。知道商代已有製作以木板拼合、載重量大的木船。 差(字270)【 , 貳也。 左不相值也。 从𠂇。 ,籀文差从二】作以手拔起禾束之狀。 利(字271)【 , 銛也。 刀和然後利。 从刀和省。 易曰: 利者, 義之和也。 , 古文利】作一手抓禾, 另以刀要將禾割斷之狀。收穫農作物用手拔起是錯誤的行為,使用刀加以割斷才快捷而有利益。反映古代收割的技術。 留(字272)【 , 止也。 从田丣聲】作農田旁有一水溝, 可留住水以灌溉田裹的農作物之意。反映古代蓄水灌溉的事實。 深(字273)【 , 深也。 一曰𥨫突。 从穴火求省。 讀若禮三年導服之導】 【 ,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从水,罙聲】作一人在洞穴中汗流浹背並張口呼吸之狀。礦井深處的空氣齷齪因而導致呼吸困難,古人以之表達深遠的概念。反映挖礦情況。

襄(字274) 【 , 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 从衣, 𤕦聲。 , 古文襄】作一隻 (或多隻)動物拉曳雙手扶着的耕犁,並激起土塵之狀。牛有助耕作,故有襄助之義。知道商代已有這種重要的農耕技術。 光(字275) 【 , 明也。 从火在儿上。 光明意也。 , 古文。 , 古文】作一人頭頂着火之狀。 火不能以頭頂, 所頂者必為燈具。 幽(字276)【 , 隱也。 从山𢆶, 𢆶亦聲】, 火與兩股線蕊的組合, 以燈蕊光線幽暗表意。都反映燈具的使用。但商代不見專用燈具出土,知有事時才臨時借用吃飯的陶登,推知夜間活動不多。 更(字277) 【 , 改也。 从攴丙聲】作手持器具打更報告時刻之意。是種夜晚報告時間的活動,知道商代晚上有巡邏報更及夜間有比夙與夕更細的時間分段。

俞(字278)【 ,空中木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針與盤的組合。針刺皮膚而以盤承接流出來的血膿,血膿解除後病即可痊癒,反映針灸治病的技術。 陟(字279)【 ,登也。 从阜步。 ,古文陟】作兩足步上樓梯之狀。 降(字280)【 ,下也。 从阜夅聲】作兩足步下樓梯之狀。 甲骨文有字形表現高臺或干欄上的二層樓建築形。 建(字281) 【 , 立朝律也。 从聿从廴】、律【 , 均布也。 从彳, 聿聲】、𨕛 【 , 自進極也。 从辵,𦘔聲】作手持筆描繪修築道路的計劃圖。聿的聲母為唇音,律為舌邊音,不同類別,故律不是形聲字。甲骨文的建與律字的用法無別,道路的修建有一定的標準及規則,反映重視車道的修築標準。《詩經·大東》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即反映其實況。

疒(字151),生病臥於睡床,預備合於死亡的禮儀( )。夢(字282)【 ,寐而覺者也。从宀从疒夢聲。周禮以日月星辰占六㝱之吉凶。一曰正㝱。 二曰咢㝱。 三曰思㝱。 四曰寤㝱。 五曰喜㝱。 六曰懼㝱。凡㝱之屬皆从㝱】 【 ,不明也。从夕,瞢省聲】作一大人物睡臥床上強迫作夢之狀。古代為政者為得到神旨以作重大決定的依據,以吃藥或絕食的方法強制求夢,可能導致死亡,故在床上作夢,預備萬一死亡,不違禮儀。一般人的作夢不如大人物的重要及迫切,故標明是大人物的顏面。 牧(字283)【 , 養牛人也。 从攴牛。 詩曰: 牧人乃夢】作牧人手拿牧杖導引牛羊之狀。牢(字76),作飼養牛羊於牢中之狀。兩字都有从牛與羊兩種寫法,因羊在農業社會失去重要家畜的地位,从羊的字形消失。反映為發展農耕、開闢農田、羊無大用而牛可耕地故被保留的情況。 嘉(字284) 【 , 美也。 从壴加聲】【 , 女師也。 从女加聲。 杜林說加教於女也。讀若阿】以婦女生育有可使用耒耜耕地之男孩,表達它是件值得嘉美之事。表現古代對兩性價值的差異。

熯(字285)【 ,乾皃。从火漢省聲。詩曰:我孔熯矣】 【 ,黏土也。从黃省从土。凡堇之屬皆从堇。 ,古文堇。 ,亦古文】作火上焚燒巫者求雨的景象,知道商代已如此求雨,東漢還見施行。巫為防止受火焚燒之痛楚,乃發展藥物。 甲骨文還有 ( ) )( ),也都是作火上焚人,意義也是求雨之祭,很可能都是同一字的異體。 得(字286)【 , 行有所得也。 从彳䙷聲。 , 古文省彳】作於行道拾到他人遺失的海貝,大有所得之意。表明古代海貝殼的價值高。到了戰國時代,因積蓄已多,價值大為低落。 敗(字287) 【 , 毀也。 从攴貝。 賊敗皆从貝。 , 籀文敗从賏】作兩手各持一枚海貝相互敲擊,或手持利器敲打海貝之狀。海貝在古代內陸地區是高價的東西,毀壞了就失去其交易的價值,沒有比之更敗壞的事。另有一字作以棒敲打燒食之鼎狀,可能也同樣含有敗壞的意味。

買(字288)【 , 市也。 从网貝。 孟子曰: 登壟斷而网市利】作網撈到海貝之狀。海貝為人人需求之物,可以之買賣東西,從事商業交易。反映古代海貝的商業效用。 寶(字289)【 ,珍也。 从宀玉貝,缶聲。 ,古文寶省貝】在古代,玉與海貝都是人們貴重之物,需好好保存於家中。缶聲為後加。以上以貝殼組成的字,意義都與價值和商業有關,說明貝殼在古代為貴重之物。 義(字290)【 , 己之威義也。 从我从羊】作戈之上端有美麗的垂飾物,非實戰之武器,而為講求美麗的儀仗器。章(字82),作另一種儀仗形( )。顯示古代不同的儀仗形式。 卒(字291)【 , 隸人給事者為卒。 古以染衣題識, 故从衣一。 】作有甲片綴聯之衣服形,為高級軍官之防身裝備。後來製作多,一般士卒亦使用,尤其是最前線的作戰部隊。反應產業的進步。 民(字292) 【 , 萌也。 从古文之象。 凡民之屬皆从民。 古文民】作一隻眼睛被針所刺,乃對付奴隸之方式。臧(字205),作一隻豎立之眼睛被戈所刺。用刺瞎眼睛的刑法對待奴隸,以減少其反抗力,也是古代其他民族所常使用之法,但中國古代典籍已不見此種記載。 化(字293)【 ,教行也。 从匕人, 匕亦聲。 】作兩人表演翻筋斗時一人在上一人倒栽的變化。為古代娛樂節目,在其他社會也是敬神的節目。


尋(字294)【 , 繹理也。 从工口, 从又寸。 工口亂也。 又寸分理之也。 此與𤕦同意。 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作伸張雙手利用人身的自然尺度丈量某種器物的長度,古代一尋等於八尺。在所丈量的器物中有言,知言為長八尺的管樂器。也有席子,知席子長度為八尺。 死(字295) 【 , 澌也。 人所離也。 从歺人。 凡死之屬皆从死。 ,古文死如此】作一人在撿拾枯骨, 或死人埋葬在土坑、棺中的各種葬式情況。前一形在甲骨文,似乎偏重表達客死在外,為非正常的死亡情形。 獸(字296)【 , 守備者也。 一曰兩足曰禽, 四足曰獸。 从嘼从犬】以田網與犬皆為打獵的工具,表達狩獵之意,引申為被捕獵的野獸。田網可能為了活捉野獸,犬則為了可搜索野獸的匿藏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