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字多音产生的原因异读字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产生异读字的主要原因,或是由于古今读音发生了变化;或是由于文白异读; 或是由于地方方言的分歧。具体分析如下:[1] 1.产生于词义引申中的多音多义字 一个字所记词的本义可以有一个或数个引申义。本义和引申义用同一个字形,读音一般相同,但有时会有不同,从而产生多音多义字,也叫多音字或异读字。例如: “行”字,本义是道路,本来的读音háng; 由本义引申出行走、运行义,现读为xíng。例子如下: 《诗经·豳风·七月》 :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懿筐,深筐。微行,小道。这里的 “行”是本义。 《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行,运行。这里的 “行”是引申义。 唐代李商隐 《瑶池》: “八骏日行三万里。”行,行走。这里的 “行”是引申义。 “好”字,本义指容貌漂亮,本来的读音hǎo; 引申为喜爱,现读为hào。例子如下: 《战国策·赵策三》 : “鬼侯有子而好。”子,女儿。好,容貌漂亮。这里的 “好”是本义。 《史记·郦食其列传》: “沛公不好儒。”好,喜欢。这里的 “好”是引申义。 2.产生于字形通假的多音多义字 历史上的通假字和后世的同音替代字与其本字,读音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从而产生多音多义字。 “归”本意是女子出嫁,本来的读音guī; 通“馈”,义为赠送,读为kuì。例子如: 《诗经·周南·桃夭》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这个女子。归,女子出嫁。这里的 “归”是本字。 《史记·周本纪》 : “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归,通“馈”,赠送。这里的 “归”是通假字。 “拂”本义是轻轻擦过,本来的读音fú; 通“弼”,义为辅助,读为bì。例子如: 唐代李白 《扶风豪士歌》: “梧桐杨柳拂金井。”拂,轻轻擦过。这里的 “拂”是本字。 《淮南子·人间训》: “内无辅拂之臣,外无诸侯之助。” 拂,通 “弼”,辅助。这里的 “拂”是通假字。 3. 产生于字形假借的多音多义字 一个字被假借,可以有一个或数个假借义。例如: “叶”本义是和洽,为 “协”的古字,除 “叶韵”、“叶句”等少数情况外,一般写作 “协”,音xié; 后世简化汉字时借以替代“葉”,表树叶,读音为yè。 “斗”本义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引申作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 作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音dǒu。现代汉字简化字借以替代“鬥”,表打架、战斗,读音为dòu。 “发”来源 “發”的草书,“發”的本义是把箭射出去,音fā,现代汉字简化字借以代替“發”和 “髪”,而 “髮”本义头发,音fà。 4. 产生于字形借用的多音多义字 后世的旧字新用,即借用原有汉字字形给予新的读音以表新的词义,从而也会产生多音多义字。例如:“腊”本义是干肉,音xī; “臘”本义是古时阴历十二月祭众神的一种祭祀,引申表冬季腌制的肉类,音là。现代汉字简化字借 “腊”以代替 “臘”,这样就使得“腊”这个字,读xī时表干肉; 读là表腌肉和阴历十二月的祭名。 “坏”为 “坯”的异体字,本义指砖瓦陶瓷烧制前的雏形,读pī; 又表示用泥土塞隙补缺,读péi。“壞”本义是破坏、坍塌,音huài。现代汉字简化字借 “坏” 以代替“壞”,读pī表示坯,读huài表破坏及其引申义。 “锔”本意为锔子,即用来连接破裂的陶瓷器物的铜制或铁制的两脚钉,引申为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音jū; 现代汉字中借用来表化学元素 “锔”,音jú,因此读jū表示锔子或用锔子连合陶瓷器,读jú表一种化学元素。 “茜”本义为草名,即茜草,茜草的根部呈黄红色,可作红色染料,故引申指深红色,如茜纱,读音为qiàn; 借用来作外国妇女名字的音译字 “茜”,读为xī。 5.产生于异字同形的多音多义字 两个或几个词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却使用同一个字形来记录,称为异字同形。异字同形必然会造成一字多音多义。例如:
七 | 前2·20·4 夨簋 | 甲骨文中“七”和 “甲”同形 | 甲 | 甲870 甲632 簋文 | 入 | 乙6570 甲2697 盂鼎 豆闭簋 大鼎 | 甲骨文中“入”、 “内”和“六”同形 | 内 | 甲3336 乙4540 井侯簋 禹鼎 | 六 | 铁135·3 林1·18·10 毛□簋 | 立 | 甲1603 佚252 父丁卣 立鼎 | 甲骨文中“立”、和 “位”同形 | 位 | 续甲 颂鼎 包山楚简 | 受 | 甲3612 铁28.3 尊文 父乙卣 | 甲骨文中“受”、和 “授”同形 | 授 | 拾3.14 何尊 | 外 | 前1·5·2 静簋 子禾子釜 臧孫钟 | 甲骨文中“外”、和 “卜”同形 | 卜 | 甲860 乙6722 拾6.10 舀鼎 |
“体”最早见于宋代 《广韵》和明代 《正字通》 ,从人本声,本义为粗笨,是 “笨”的本字,音bèn; 在元、明、清三代通俗文字刻本中出现的 “体”,从人从本,是 “體”的简化字,为现行简化字所沿用,音tǐ。 “铊”古代当矛讲,音shé或shī; 近代做秤砣之 “砣”的异体字,音tuó; 现代化学指一种金属元素,音t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