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 )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披覽詩雅。
 元維墓誌,北魏 始披風氣,將展雲客。
 元誨墓誌,北魏 御運視寶,披圖握鏡。
 元頊墓誌,北魏 風飄綺年,雲披紈齒。 《説文》: “披,从旁持曰披。从手皮聲。” “披”字产生以前,多假“被”爲之。《張家山漢簡·引書》簡4: “蚤(早)起,棄水之後,用水澡漱,疏齒,被(披)髮,步足堂下。”先秦文獻多見,此不贅舉。
披★常◎常
pī形声,从手,皮声,本义为柩车旁用以牵引的布帛,引申为蒙上或搭在肩背上,假借为分开,由此引申为打开、摊开、裂开等。 【辨析】 披/被/皮 见15页“被”。 披pī(8画)
 *披pī8画 手部 (1) 分开: ~荆斩棘。 (2) 打开;翻开: ~阅|~览。 (3) 破裂: 竹竿的一头已经~了。 (4) 散着(头发): ~散|~头散发。 (5) 盖在或搭在肩背上: ~肩|~挂上阵|~着大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