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有意义的合音字宋代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中说: “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这类和音字,是一个字的声音等于它形体毫不相干的两个字的读音的快读拼合。如 “诸”由 “之乎”、“之于”合成,“诸”在意义上相当于 “之乎”、“之于”。合音字 “诸”从自身形体上与它所合音的两个字没有什么关系。这是早期的合音字。 到了后期,合音字干脆由两个字拼成,形音义都是拼合了。如北京话 “甭” ,由“不用”二字形体拼合,音、义也都是 “不用”拼合成的,即音为 “不用”快读合音(béng) ,义为 “不用”,即 “不需要”的意思。 这样的字多流行于某个地区的方言字。《海上花列传·例言》 中说 “如说勿要二字,苏人每急呼之, 并为一音……”为 “覅” (fiào)。 表示吴方言 ‘勿曾’ 的 “㬟”, 表示越方言 “止有”的 “𣥯” (只有反zhǒu), 方言中合音现象比较多见。 再如: 氓méng: 是外来民之意,由 “民”和 “亡”两个音符由反切的方式拼合出来的表音字。 化学上造新字也使用了这种形、音、义拼合法,不过,不是采用完整的两个字,而只是字的主要部分或声符。例如: “羟”,由 “氢”、“氧”二字的声符组成,音也是它们的合音,读成qiáng,“羟基”也就是 “氢氧基”。必须说明,“羟”这个字形,古已有之。《说文解字》 四卷羊部“羟,羊名,从羊。但无论音、义,与现代的化学用字毫不相干,原来是个形声字,义为“羊名”,“羊”是表义的形旁。现代造的化学用字 “羟”并不是形声字,而是个合音字,它们都是拼合字音的声素,意义上都代表原来他们作声旁的字 (氧、氢)发挥作用。所以化学上用字 “羟”,与 《说文解字》 中的 “羟”,完全是两回事,音义都不同,不过形体相同而已。 再如: “巯”由 “氢”、“硫”两字的声旁合成,读音为qiú (氢硫反),化学上 “巯基”就是“氢硫基”,音、义都是 “氢”、“硫”的拼合,而形体只是它们声符的拼合。 “羰”,由 “碳”、“氧”二字的声符合成,读音是 “碳” “氧”的拼合tāng (碳氧反),化学上 “羰基”就是 “碳氧基”,意思也是 “碳、氧”的组合。 此外,还有复音合体字,是受合音字的方式影响形成的。如 “瓩”字形是 “瓦”、“千”的结合,语音上不拼合,仍读为 “千瓦”,还有 “呎”、“唡”等,都是一个音chǐ、līǎng,又可读两个音: 英尺、英两。《现代汉语词典》 中还收了一个特别的字:“圕” (读为túshūguǎng,也可读为单音tuān) ,从音、义上它都是 “图书馆”合成的,是个三字合体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