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 )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53正,戰國至秦 在掖(腋)者愛。 按: 从手夜聲。掖,此處用作“腋”。
 居延新簡EPF22.153A,西漢 張掖居延城司馬。
 漢印文字徵 張掖尉印。
 漢印文字徵 掖憲之印。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張掖居延都尉。
 肥致碑,東漢 漢故掖庭待詔。 按: 增水符。或因前文“漢”字而類化。
 大將軍曹真殘碑陽,三國魏 張掖張進。
 元弘嬪成氏墓誌,北魏 英清茂於紫庭,肅雍光于椒掖。 按: 椒掖,指后妃所居宫室。
 觀海童詩,北魏 霧帳芳霄起,蓬臺掖漢邪。 按: “夜”訛變。
 盧令媛墓誌,北魏 年甫九齡,召充椒掖。 《説文》: “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聲。一曰臂下也。” 先秦實物文獻或假“夜”爲“掖”。《齊魯封泥集存》三六頁有“夜丞之印”,五〇頁有“夜印”。羅福頤説“夜”即《漢書·地理志》東萊郡掖縣。
掖★规◎常
形声,从手,夜声,本义读yè,手臂之下的两腋,即腋窝(是“腋”的本字),引申为搀扶、挟持、扶助、提携等;又读yē,引申为把东西塞进(衣袋或夹缝里)。 掖 金文; 篆yè[扌(意符)+夜(聲意符)→掖(《説文》:“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從手,夜聲。一曰:臂下也。”掖,扶持别人。(攙扶他人,往往用手托住其腋下。)]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只見百十道火把的亮光,知道宰相到了,午門大開,各官從掖門進去(掖門,非正門而在兩旁,像人之臂腋)。” 掖*(11画) ❶yē ❷yè
  △掖yē11画 手部 〈口〉 塞进: ~好被子|把钱~进怀里。 另见yè(468页)。
△掖yè11画 手部 搀扶着别人的胳膊。比喻扶助或提携: 扶~|奖~。 另见yē(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