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记录了母系氏族时代的孑遗——“姓氏” 从女的来源《说文》对 “姓”的解释为: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 曰: ‘天子因生以赐姓’ 。”这个解释,包含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即生子和家族标志。 “从女,从生,生亦声。”说明 “姓”是一个亦声字,意符从女,声符既表音,又表意,所以,“姓”的本义为妇女生产。《马王堆汉墓帛书·称》: “取妇姓子阳,有丧阴”。可以作这个本义的例证。徐灏 《说文解字注笺》: “姓之本义谓生,故古通作生,其后因生以赐姓,遂为姓氏字耳。”[9]徐灏的这个解释,道出了母系氏族时代的孑遗: “古代所谓姓,其功用只在说明一个人的来历” (闻一多《伏羲考》),人们只知道母亲,而不认识父亲,所以以所生之母为姓。繁衍后代的女性在当时的地位是至尊的,神农氏以姜为姓,黄帝以姬为姓,少昊氏姓嬴,虞舜姓姚,祝融氏姓妘,禹姓姒,都从女,并非偶然现象,而恰恰是母系氏族遗制的体现。 关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从许多神话传说中得到印证。《诗经·生民》 中有这样的记载: 厥初生民,(当初先民生下来,) 时维姜嫄。(是因姜嫄怀了胎。) 生民如何? (先民怎么会生下? ) 克禋克祀,(她会烧香能祭拜,) 以弗无子。(无子之苦求免除。) 履帝武敏歆,(踏着天帝大脚步,) 攸介攸止,(高兴有了吉祥又有福。) 载震载夙,(有时震动有时静,) 载生载育,(一边生下一边养,) 时维后稷。(这个孩子是后稷。)[10] 传说中的后稷,是一个“教民稼穑 ”的农官。[11]这个身份,正好表明他是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人物的一个明显的标志。从前主要从事于渔猎的男子,这时已开始转移到农业生产方面来了。正是由于农业或畜牧业的发展,使得男子在社会生产上居于重要的地位,这就形成了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的物质基础。因此,后稷是象征我国上古氏族社会由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的伟大人物。但就是这样的圣人,也只 “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其母姜嫄是踏天帝的大脚印而受孕的,因此,后稷是 “感天而生”之子。古代许多圣人的出生也像后稷的出生一样带有神秘的色彩,如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这是大禹出生的情境,而殷契的出生也非常相似。汉朝郑玄注 《礼记·月令》 中 “仲春之月”一段中有云: “高辛氏之世,玄鸟遣卵,娀简吞之而生契。”殷契为简狄吞卵而生。禹和契虽有父,但其出生也是因他们的母亲吞食薏苡或吞食燕卵而受孕,因此,他们真正的父亲仍然是上天。这种以天为父的传说,虽然为圣人的诞生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让人感到圣人的不同凡响,从而产生敬畏之感,但毕竟是母系社会的孑遗,是一种历史的真实。 这种 “感天而生子”的事例,并非汉民族文化所独有,在许多民族的传说中也有体现。比如,满族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布库里雍顺是仙女佛库伦吞食了一颗 “朱果”后怀孕所生的。白族的 《金龙报仇》故事中说,一个姑娘吃了一只河里漂来的桃子后怀孕生子了。土家族神话中说,洪水过后,只剩下罗子罗妹兄妹两人,罗妹吃了两颗红艳艳的樱桃,“觉得心里一动,就怀了孕。”这些传说,初看都带有神话的色彩,但是,反映的正是母系氏族社会里人类繁衍的历史痕迹,是 “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历史真实的一种折射。 闻一多先生论述神话的作用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夫今人所视为迷信者,即古人之科学,今人所视为神话者,即古人之历史,古代神话之存于今者,其神话色彩愈浓,其所含当时之真相愈多,此中无所谓荒诞不经,更无所谓作伪也。……盖历史为人类活动之记录,神话则其活动动机之口供,由历史可以知其然,由神话更可以知其所以然也。” (闻一多为陈梦家 《高禖郊社祖庙通考》所写跋) 由此可见,史前文化往往是由神话保留下来的。而上述这些神话,正好证明了古代以所生母为姓的 “所以然”。 《春秋》传曰: “天子因生以赐姓。”姓既然是 “人所生也”,故人们只知有其母,一母所生,也就聚为了一姓,“姓”就成了标志家族的字。《诗经·枤杜》 中一位充满寂寞的孤行人这样述说: 有枤之杜,(赤棠长得很孤立) 其叶菁菁,(虽然树叶很茂密,) 独行睘睘。(一人走路冷凄凄。) 岂无他人? (岂无别人在一起? ) 不如我同姓。(不及同胞骨肉有情谊。) 嗟行之人,(嗳呀那些路上人,) 胡不比焉? (怎好叫他来保护? ) 人无兄弟 (谁人没个亲兄弟,) 胡不饮焉? (怎好叫他来帮助? ) 主人公虽然觉得非常孤独,但却不呼 “他人”为伴,为的是 “不如我同姓”。这里的“姓”即指一母所生的骨肉。《史记·屈原贾生传》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中的 “姓”字也属此例。 以母亲为汇集点的一姓人,常常以所居地为家族姓氏的称谓,如 “姜”姓,因 “神农居姜水,以为姓”; “姬”姓,以 “黄帝居姬水,以为姓”; “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等等。日本国的姓之由来,可作为这个问题的佐证: 日本国古代只有贵族有姓,而平民无姓,明治维新后,全国统计人口,无姓的平民往往以所居地为姓。如家住田中间,就以 “田中”为姓; 住房被大松树遮住,就以 “松下”为姓,等等。这种以所居地为姓的方法,正是我国古代姓由来的翻版。 地名并非都从 “女”字,但因生育关系以之为姓,所以大都添加女旁。从女的姓氏,《说文》 12字,《现代汉语大字典》记载35字,《百家姓》 中的许多姓氏,照理也应从女旁,今不见有女旁,当为后世省去。王国维 《观堂集林·鬼方昆夷严狁考》 : “凡女姓之字,金文皆从女作,而先秦以后所写以传,往往省去女旁,如任,金文作妊,今 《诗》 与《左传》、 《国语》、 《世本》 皆作任。 戈姓之弋, 金文作㚤, 今 《诗》 ‘美孟弋矣’ ”。王国维的考证,说明了姓氏多用女旁而后世不显的原因。 正因为 “姓”来源于女子,所以在远古时期,女子称姓不称氏,男子称氏不称姓。氏为姓的支系,只用来标志贵族身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而“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以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 《通志·氏族略序》) 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才混同为一个概念,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清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12 “姓氏”条云: “三代以上,男子未有把姓系于名者。汉武帝元鼎四年封姬嘉为周子南君,此男子冠姓于名之始。后代文人有姬昌、姬满、姬旦之称,皆因于此。”秦汉以前那种姓只用来称女子的习俗,正好验证了 “姓氏”从女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