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规◎常tánɡ形声,从手,唐声,本义为冲犯、冒犯,引申为抵挡、敷衍、把泥或涂料均匀地涂抹在炉灶或瓷器上等。 搪 金文;《説文》:所無táng[扌(手,意符)+唐(聲符)→搪(用手擋住,引申爲抵擋困難〈搪饑、搪風、搪雨〉;用泥土把灶膛内部敷平〈搪灶〉;引申爲敷衍〈搪塞〉。搪瓷製品雖然美觀,但搪瓷跌脱後鐵質容易鏽通。)] [明] 吴承恩《西遊記》(第十五回):“鬥不數合,小龍委實難搪。” △搪táng13画 手部 (1) 挡;抵挡: ~饥|~风|窗户玻璃掉了,先~上一块纸板。 (2) 比喻推脱,敷衍: ~塞(sè)|~脱|~过去。 (3) 用泥或涂料涂抹(在炉灶或待烧的金属坯上): ~炉子|~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