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 )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咳孤憤泣,忉怛傷摧。
 王基斷碑,三國魏 故能墅戰則飛虎摧翼。
 穆彦妻元洛神墓誌,北魏 摧玉嶺之芳枝,落中天之淨月,春秋廿有三。
 元嵩墓誌,北魏 霜 瓊波, 冰摧蘭軀。 按: “手”訛變作“禾”。
 謝岳墓誌,隋 叢蘭正馥,霜雪忽摧。
 卜鑒墓誌,隋 誰知悊人其委,梁木將摧。 《説文》:“摧,擠也。从手崔聲。一曰挏也,一曰折也。” “摧”字先秦實物文字未見。 甲骨文“ ”字, 于省吾曰古“推”字, 於卜辞中多讀爲“摧”(《甲骨文字釋林·釋𢽝》)。
摧★常◎常
cuī形声,从手,崔声,本义为推挤,引申为折断、破坏等。 摧cuī(14画)
  【提示】右下的隹,右上是侧点,旧字形是撇点; 右边是四横,不要错写成三横或圭。 *摧cuī14画 手部 折断;破坏: ~折|~毁|~残|~枯拉朽|~眉折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