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常◎常


形声,小篆从攴,(chún)声;隶定为“敦”,意符改为攵,音符改为享。本义读dūn,投掷,假借为质朴、厚道、诚恳等;又读duì,假借为古代一种青铜器,用来盛黍稷。
【辨析】
以“敦”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dūn:墩、礅∣tūn:暾∣duì:憝。

敦·亨·享·烹dūn·hēng·xiǎng·pēng

(甲) (金·享) (篆)
“敦”是与亨(hēng )·享(xiǎng)·烹(pēng)有关的会意字。亨(hēng)·享(xiǎng)·烹(pēng)这三个字在古代本为一字。现代文字学家认为甲骨文都是象形字。(参见《汉字细说》529页)亨,又读为pēng与xiǎng,或作“亯”,像宗庙之类的建筑物,亨,便是进奉祭品,供神灵享用;“享”同“饗”;烹,像烹饪食物,上为锅盖,下为“火”,中为烹用工具及食物,《易·鼎》:“亨,饪也。”“亨”即“烹”。敦,左边实为“烹”,右边为“支”,用手操作的意思,是“墩”之本字,即用文火久烹,现简化为“炖”。作声符出现的“享”,实为敦(dūn)之简省,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ūn
墩(土墩)
礅(石礅)
蹾(方言,重重地往下放)
(去势,鸡)
惇(敦厚也)
chún
淳(淳厚)
鹑(鹌鹑)
镦(古代的一种铜制乐器)
醇(乙醇)
相关链接
1.以“亨”为声符的字有哼、涥(姓氏)、脝(膨脝,肚子胀,不灵活)。
2.“敦”又读duì,因土墩与土堆同义,借“堆”音。
3.“敦”与“郭”左边形相同,质相异,另见“郭”字条。

duì

【析形】形声字。金文字形从金,享声。后世写作敦,从攴,享声。
【释义】本义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食器,是在簋的基础上参考鼎的形制改造而成,作用与簋同,用以盛黍、稷、稻、粱等。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传世有齐陈侯午敦。
“敦”还可读为dūn,从攴,表示其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是投掷。后引申为督促、管理。又引申为劝导并勉励。还可指注重、推崇、崇尚等。作形容词,可指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如[敦厚]。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meaningful part is金(jīn,gold) while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享(xiǎng,enjoy).
【original meaning】 An utensil that was popular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金文;dūn,duì

[享(意符)+攵(聲符)→敦( 《説文》:“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從攴聲。”1.dūn,厚道,篤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2.duì,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春秋] 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楊伯峻注:敦篤,敦厚篤實。)
《孟子·盡心下》:“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敝夫寬。”(聽到柳下惠品德的人,刻薄的也會變爲敦厚,小器的也會變成寬宏。)

*dūn

(12画)

【提示】享,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横改提。

*duì

12画 攴部 〈书〉 一种盛黍稷的器具,器身为球形,上有盖,旁有两耳,下有圈底。
 另见dūn(93页)。


*dūn

12画 攴部 
(1) 督促: ~促。
(2) 厚道;诚恳: ~厚|~请。
 另见duì(93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