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32,殷
叀七

叔尃父盨,殷周金文集成4455,西周晚期
(盨)(四)鼎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武王踐阼12,戰國
武王齋七日。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40,戰國至秦
告人盜千錢,問盜六百七十,告者可(何)論?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0,戰國至秦
三月,日九夕七。

居延新簡EPT49.43B,西漢
巳朔七日丙。
按: 豎筆彎曲,以與“九十”字、“甲乙”字區别。

司徒袁安碑,東漢
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

樂生柩記後,晉
元康三年八月十七日。

馬穉墓誌,隋
春秋七十有五。

般若臺記,唐
大唐大曆七年。
《説文》: “七,陽之正也。从一,微陰从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从七。”
甲骨文、金文作“十”,或以爲示切割之意,乃“切”字之初文,借爲數字“七”。但此形與數字“九十”字“”(戰國王子中府鼎)、天干“甲”字古文形體“” (殷鳥祖甲卣)易混, 故後世文字彎曲豎筆以示區别。

★常◎常


qī表意,甲骨文、金文在横画中间加一竖画,小篆字形稍变,为避免与“十”混淆,把中间的竖画弯曲书写,隶定为“七”。本义表示切断、切割(是“切”的本字),假借为数目七。

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像横切一刀,形与“十”相似,小篆将一竖变成曲线。本义为“切”,后借为数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qi
阴平:沏(沏茶)

去声:砌(砌墙)
qiè

窃(窃取)
chè
彻(贯彻)
相关链接
“龀”右边的“匕”乃“七”字之误。“女七月而齿生,七岁而龀。”意思是女孩七岁开始换牙(男孩八岁)。龀,就是换牙,属会意字。

(qī)

陽之正也。从一,微陰從中衺出也。
【按】七,古文作,横豎交叉表切斷之義,“切”的初文。 因形體與“十”字的古文相近,小篆變作

152.趣談“七”字

七,漆在我國開發較早。到了漢代已有精美的漆器(見於馬王堆出土文物),古人發現將漆樹皮劃開一個十字形的切口,就有乳白色的汁液流出,過一段時間乳白色變爲棕紅,漸漸變黑(漆黑),液體也變得粘稠,塗在其他物體上,乾後表面光滑,古人就把它作爲塗料,一直沿用至今。七,因聲借爲數字七,實爲“切”本字。“漆”讀音同“七”。汁,從水從十,使人很快聯想到“汁”是從切口處流出的汁液。


甲骨文;金文;

[像在漆樹皮上劃開的十字口。(《説文》:“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衺(xié邪惡)出也。”不確。七,初文像“十”字,但 “一”橫較長,以别于初文“甲”,到了篆文將“丨”的下部變彎,以别于篆文十,楷化爲七。有學者認爲古“七〈十〉”字像在漆樹上取漆的切口,擬爲切的本字。借聲以爲數字“七”,六加一的和。)]
《詩經·唐風·無衣》:“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誰説我衣服没有七套?不過比不上你的好。)
[春秋] 左丘明《左傳·宣公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據楊伯峻老師考證:“公元前601年七月無日食,十月甲子朔有全食,自西北至江蘇俱可見,則‘七月’之‘七’字必爲十字之誤,古文‘七’與‘十’字形本相近易致誤也。”)

*七(化)xrwa

[甲骨] ()
[金文] ()
[小篆] 《說文》: ,變也。 从到人。凡七之屬皆从七。(八篇上)
《說文》: ,教行也。 从七、人,七亦聲。(八篇上)
七自化字析出,化人為魔術師,人一正一倒,雜技的倒立、正立等技巧變化的表演。


*ts’jiet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昜之正也。从一,微侌從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从七。(十四篇下)
記號,或以為刀切口之形。

(qī)

,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邪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亲吉切)
阳之正,七为奇数,为阳。卦爻中的七、八为少阳、少阴,不变之爻。阳则阳,不至变为阴,故云“阳之正”。“阳之正”谓“七”是阳爻中正宗的数。“从一,微阴从中邪出”,是说“七”的构形,意思是字形用一表示阳,表示微弱之阴气从“一”中邪曲而出。
甲骨文作,金文作,在横画中加一小竖,会切断之意。睡虎地秦简作。而甲骨文的十字作,金文作,战国包山楚简作,睡虎地秦简作。因为七和十用横画的长短表示区别,容易相混,故小篆弯曲竖画以示与十字有别。林义光《文源》和丁山《数名古谊》皆云“七”为“切”之古文,借用表示数字“七”。
七部没有属字。

(2画)

*

2画 一部 
(1) 数字,六加一的和: ~颗星|~擒孟获。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祭奠一次,称作一个“七”,到七个“七”(共49天)为止: 头~|七~|满~。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