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21344,殷
丁从斗。
按: 象量具“斗”之形,“十”爲柄形。

甲骨文合集21350,殷
庚从斗, 𢓊雨。

十一年庫嗇夫鼎,殷周金文集成2608,戰國晚期
空二斗。

半斗鼎,殷周金文集成2100,戰國晚期
半斗。

眉䏭鼎, 殷周金文集成2103, 戰國
(眉)䏭一斗(半)。

王后中官錡甗,殷周金文集成936,戰國
王后中官二升五斗少半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51,戰國
九四: 豐丌(其)坿, 日中見(斗),遇丌(其)𡰥(仁)宔(主), 吉。
按: 从斗主聲。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5,戰國至秦
斗不正,半升以上,貲一甲。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西漢
斗石已具,尺寸已陳。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67,西漢
以二斗七升者同一斗。

居延新簡EPT58.11,西漢
出糜一斛二斗。

居延新簡EPT68.22,西漢
盛糒三斗米五斗。

居延新簡EPF22.17,西漢
賈穀十三石八斗五升。

漢印文字徵
董斗。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前闓九頭,以斗言教; 後制百王,獲麟來吐。

張整墓誌,北魏
十一月廿五日葬於洛陽之西北斗泉陵。

元顥墓誌,北魏
或官如北斗,或牧是東岳。

西門豹祠堂碑陽,北齊
我太祖獻武皇帝合制斗墨。

史待賓墓誌,唐
命先薤露,魂歸斗星。
《説文》: “斗,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
“斗”爲象形字,象斗之形,有柄。楚簡爲形聲字,从斗主聲。隸變之初,尚與斗之象形字所去不遠; 隸變後期至魏晉楷書,斗形與柄亦尚未分開,至唐代楷書始柄與斗形分離,且斗形變爲兩點。

斗,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象形,挹水酒之勺,有柄。《説文》: “斗,十升也。”亦用於稱似斗之物,如烟斗、星斗、墨斗、拖斗。卜辭或指北斗星,形似也。銘文或用作容量單位。提示: “斗” 字本是象形,漢時或不解其形,誤解勺形上端爲人形,故有 “人持十爲斗” 之説。又,後世説 “斗室”,言其小。説 “斗膽” 言其大。尋求語義,貴在細微之辨。又,甲骨文“升”作,金文作,字形是在中加一斜點, 可能表示斗中有物, 或是用以區别。 後用“斗” “升” 作容量單位,并以十升爲一斗作定制。又,甲骨文“鬥”作,金文作,小篆作。初文象二人相搏,本義是搏鬥,與斗升、星斗之“斗”本非一字,漢字簡化後 “鬥”與“斗”合一,簡繁轉换時需注意區别。
楚簡帛文作,加“主”聲。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鬥★繁◎常★常◎常


甲骨文1、金文、小篆1象形,象斗勺之形,有长柄,隶定为“斗”。本义读dǒu,古代一种量器,引申为计量单位、星名等。甲骨文2、小篆2表意,象二人面对面徒手相搏斗之形,隶定为“鬥”。本义读dòu,争斗,引申为战斗、比赛争胜。《简化字表》把“鬥”简作“斗”,用近音字代替。
【辨析】
“斗”与“鬥”不是等义简繁字。
【构词】
斗胆(斗膽)∣斗室(斗室)∣北斗星(北斗星)∣一斗米(一斗米)∣车载斗量(車載斗量)∣漏斗(漏斗)∣斗鸡(鬥雞)∣斗殴(鬥毆)∣斗争(鬥爭)∣搏斗(搏鬥)∣奋斗(奮鬥)∣战斗(戰鬥)

dǒu,dòu

(籀) (篆) (甲·鬥)
籀文为象形字,旋转90度像量谷米的斗,后借作“鬥争”之“鬥”的简化字。甲骨文的“鬥”(斗)像两人摩拳擦掌准备打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ǒu
抖(抖动)
蚪(蝌蚪)
相关链接
1.“料”是会意字,意为以斗量米,本义为计算。《管子·小匡》:“料多少,计贵贱。”
2.“斜”为会意字,斗中的余粮,只有倾斜才能倒出来。
3.“科”,以“禾”为声符兼表意,斗为意符。意思是用“斗”去量“禾”(谷米),《说文》:“科,程也。”引申为程度、等级。程度相同者为一类,故有类别义。“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殊科”,就是不同类。以“科”为声符的字有“蝌”(蝌蚪)。

(dǒu)

古斗有柄。
【按】斗、鬥有别,前者表示升斗,後者表示搏鬥,漢字簡化後二者共用“斗”字形。

1dǒu

【析形】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有柄的量斗之形。小篆字形以后讹变,丧失初形。
【释义】《说文》:“十升也。”本义是容积为十升的量器,也作为相应的容量单位。后世作为量器的斗形制有变,一般口大底小,方形或鼓形,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又引申为形如斗状的器物,如烟斗、漏斗等。又可表示盛酒器。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北斗七星与斗形相似,故因以为名。
斗争的“斗”繁体字本作“鬥”,像两人打斗之形,是会意字。今简化字因与“斗”音近而合并为一字。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it looks like a container with a handle.
【original meaning】The gauges with the volume of ten 升 as well also as the unit.


2鬥;dòu

【析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两人头发披散徒手相搏之形。小篆字形发生形变,初形不显。隶书字形变后与“門”(门)形近。古书又多写作“鬭”,增意符“斲”。今简化字作“斗”,与升斗之“斗”合并为一字。
【释义】《说文》:“两士相对,兵杖在后。”本义是争斗,引申为比赛、争胜。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 it looks like two people fighting with the empty hands.
【original meaning】Fighting.

*te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十四篇上)
量物之有柄容器形。

(dǒu)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属皆从斗。”(当口切)
段玉裁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盖象北斗。”张舜徽云:“斗之言到也。谓取物于彼,到注于此也。到即倒之本字。斗之为器,原以挹水,非以盛水。挹之即到注于他器,亦用以挹酒浆,有柄,取挹注之便耳。今俗所用熨斗,乃其遗制。湖湘间称挹水之器为登子,登即斗之语转也。今语称簦为斗笠,亦斗、登语转之证。”[1]
甲骨文作。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认为甲骨文中“斗”即“十升之斗”义。金文有,似斗形。金文中用为容器单位,如秦公簋:“□一斗七升大半升,盖。”小篆已经演变得不象形了。根据许慎的解释,斗为量器。斗还是舀酒的酒器。《诗·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毛传:“大斗,长三尺也。”形状如斗的器物也可称作“斗”,如“北斗星”形如大勺。《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熨斗”也似斗形,故可称“斗”。如《晋书·韩伯传》:“令伯捉熨斗。”
后世还以“斗”为斗争字,斗争的“斗”繁体为“鬥”。
斗部有十六个属字。如“料”字下云:“量也。从斗,米在其中。读若辽。”又如“斡”字下云:“蠡柄也。从斗,倝声。杨雄、杜林说,皆以为轺车轮斡。”又如“魁”字下云:“羹斗也。从斗,鬼声。”又如“斠”字下云:“平斗斛也。从斗,冓声。”今天“比较”的“较”之本字。又如“斟”字下云:“勺也。从斗,甚声。”意思是用勺舀酒,故谓倒酒为斟酒。

鬥;鬦;鬪;鬭

(4画)
❶dǒu
❷dòu

【提示】在汉字简化和异体字整理前,读 dòu,表示“打”“争”“往一起凑” 等意思时,“斗” 的繁体是“鬥”, 异体是鬦、 鬪、 鬭;读dǒu,表示 “容器” “星宿名” 等意思时,“斗” 没有繁体,也没有异体。

*dǒu

4画 斗部 
(1) 古代盛酒的器具: 金樽美酒~十千。
(2) 星宿(xiù)名。
 1. 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又称南斗: 气冲~牛。
 2. 北斗七星: ~转星移。
 3. 天市垣(yuán)小斗五星。又用作星的通名: 满天星~。
(3) 口大底小的方形容器,用来量(liáng)粮食。
(4) 容量单位。一只斗的容量为一斗,一斗为十升,十斗为一石(dàn)。
(5) 形状像斗的器物: 烟~|墨~|拖~。
(6) 形如斗状的指纹: 十指九~。
(7) 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形状如斗): ~拱。
(8) 比喻事物微小: ~室|~筲(shāo,一种不大的容器)。
 另见dòu(89页)。


*(鬥)〔鬦 鬪 鬭〕dòu

4画 斗部 
(1) 对打: 争~|械~|战~|苦~。
(2) 比赛;争胜: ~智|~勇|~嘴。
(3) 揭露;批判: 批~|~恶霸。
(4) 使动物斗: ~鸡|~蛐蛐。
(5) 往一起凑;凑在一起: ~眼|~榫儿|~份子。
 另见dǒu(89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