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斷(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毁室—昭王與龔之𦞠2, 戰國 少(小)人之告 𨟻(將) (斷)於含(今)日。 按: 此字形爲古文“斷”字,从刀叀聲。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62,戰國 四人皆賞, 所(以)爲 (斷)。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3,戰國 峉(徵)和: 《 (輾) (轉)之實》。 按: 从刃叀聲。
 郭店楚墓竹簡·六德30,戰國 人又(有)六惪(德),參(三)新(親)不 (斷)。 按: 構件“叀”混同於“皀”。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208,戰國至秦 大痍者,支(肢)或未斷,及將長令二人扶出之,爲大痍。 按: 从㡭从斤, 會意字。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西漢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巴郡太守樊敏碑,東漢 五五斷仁。 按: 構件“㡭”中四個“幺”省作四個點。
 石門頌,東漢 橋梁斷絶,子午復循。 按: 構件 “㡭”中四個 “幺”省爲兩個,中間多一豎筆。
 吐谷渾璣墓誌,北魏 傷馨馥之斷嚮,痛蘭風之餘芳。 按: 構件 “㡭”省形。
 元引墓誌,北魏 風斷氣谷,原悲碎草。 按: 構件 “㡭”内部訛作 “米”形。
 檀賓墓誌,北魏 攀轂斷途,拒輪塞路。
 元子直墓誌,北魏 先王練石斷螯,功格區宇。
 元湛墓誌,東魏 導民有德,斷獄以情。
 竇泰墓誌,北齊 公威而不猛,仁而能斷。 《説文》: “ , 截也。 从斤从𢇍。 𢇍, 古文絶。 , 古文斷从𠧢。 𠧢, 古文叀字。 《周書》曰: ‘𠸿𠸿猗無他技。’ , 亦古文。 ” “ ”字構件 “𢇍”往往寫作 “㡭” 。 楚文字 “斷”字結構與 《説文》古文同, 或从刀叀聲, 或从刃叀聲; 隸變後 “斷”字从㡭从斤, “㡭”多省簡。 現代規範簡化字 “断”早見於北朝石刻。
斷 (duàn)以斤𢇍之也。𢇍,古“絶”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