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古璽彙編2378,戰國旗在。
按: 从㫃丌聲。

古璽彙編953,戰國
肖旗。
按: 聲旁訛變爲“六”。

曾侯乙墓103,戰國
一杸, 二旆, 屯八翼之䎖, 旗
按: 从㫃聲。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21,戰國
東方之(旗)日, 西方之(旗)月, 南方之(旗)它(蛇),(中)正之(旗)(熊), 北方之(旗)鳥。
按: 从羽亓聲。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12,西漢
其一人公士孔,起室之市,落莫(漠)行正旗下,有頃即歸,明有(又)然。

漢印文字徵
曹伯旌旗。

爾朱襲墓誌,北魏
雲結朱旗,風悽素柳。

胡明相墓誌,北魏
車旗炳蔚,龜組蟬聮。

段威墓誌,隋
奮武建旗。

李密墓誌,唐
朱旗爰舉。
按: “㫃”簡省爲“方”。
《説文》: “旗, 熊旗五游, 以象罰星, 士卒以爲期。 从㫃其聲。《周禮》曰: ‘率都建旗。’”

旂★异◎次★常◎常


qí旂,形声,从(yǎn),斤声,本义为画有两条龙形图案的军旗,引申为旗帜。旗,形声,从,其声,本义为画有熊虎图案的军旗,引申为旗帜。《异体字表》以“旂”为异体字。
【辨析】
“旗”与“旂”不是等义异体字。

【析形】形声字。小篆字形从(像旗帜之形),其声。
【释义】《说文》:“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本义指古代画有熊虎图像的旗。泛指旗帜,是古代召集和指挥民众的重要工具。《左传·庄公十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由之。”由此又引申为号令、标志等义。旗以目观,鼓以耳闻,常配合使用指挥进退,故常连用。[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指军队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后多指休军罢战。又比喻指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大张旗鼓]“比喻声势、规模很大”。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Small seas script the meaningful part is(likes the flag) and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其(qí).
【original meaning】 The ancient flag with the image of bears and tigers.

金文;

[(意符)+其(聲符)→旗(《説文》:“旗,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從,其聲。《周禮》曰:‘率都建旗。’”旗,旗幟的總稱。作爲國家,團體的一種標識〈國旗、黨旗、 隊旗〉。清代把滿人編入八旗,稱爲“旗人”,因而漢人也稱滿人爲旗人。清統治時期實行民族不平等政策,所以“八旗子弟”橫行霸道的事時有發生。“旗袍”原爲旗人婦女所穿的長袍,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孫中山實行“五族共和”,各民族一律平等,旗袍這一美麗貼身的服裝,也被漢族婦女普遍接受,並被世界人民公認爲是“漂亮的中國女裝”。 今日的旗袍又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造型、結構做了重大改進,使其更加適合時代潮流。證明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周禮·春官·司常》:“帥都建旗。”
趙樹理《三里灣·從旗杆院説起》:“這東西……用四個石墩子,每兩個中間夾著一根高杆,豎在大門外的左右兩邊,名字雖説叫‘旗杆’,實際上並不掛旗。”

(14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只有在表示 “旗帜的总称”这一意义时,旂是 “旗”的异体。表示其他意义时,旂不是 “旗” 的异体。其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1〔旂〕

14画 方部 旗子,用纺织品或纸张等做成的标志,多为长方形、方形或三角形: ~帜|国~|军~|彩~。


*2


(1)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为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2) 属于八旗的;常指属于满族的: ~人|~袍。
(3) 八旗兵驻屯的地方,沿用为地名: 蓝~营|西三~(都在北京市海淀区)。
(4)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准格尔~。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0:24